分享

〖名碑欣赏〗大字之祖《瘗鹤铭》浑穆高古,奇峭飞逸 (附:鹤州零拓本​、水前拓本)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2-11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Image

Image

微信文章新规则,若想第一时间看你所喜欢的文章,需在右下点赞和在看,以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其书者传为南朝梁的书法家陶弘景。原石刻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存五残石,现陈列于江苏省镇江焦山碑林中。


《瘗鹤铭》书自左至右,原文12行,每行23字或25字不等,其内容是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作的纪念文字。此铭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是楷书,却还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铭书自左而右,与碑不同,刻字大小悬殊,结字错落疏宕,笔画雄健飞舞,且方圆并用,无论笔画或结字,章法都富于变化,形成萧疏淡远、沉毅华美之韵致。

《瘗鹤铭》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楷书典范之一,被历代书家推为“大字之祖”。


Image
▲《瘗鹤铭》部分文字拓片



Image
▲瘗鹤铭亭


用笔

《瘗鹤铭》用笔纯熟,体现出成熟楷书的书法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书写者很好的书法修养。用笔起收有致,撑挺劲健,多用圆笔藏锋,逆起圆收,饱含篆隶之意,故意趣高古。而在此基础上,北碑风格的方折用笔也间或出现,增强了其雄健之气,从而体现了《瘗鹤铭》“意会篆分,派兼南北”的风貌。而且,在用笔上,《瘗鹤铭》与《石门铭》颇为相似,豪逸古朴,深沉凝重,锋中笔圆,势若飞动。主笔往往伸得很开,意如荡桨行舟意境幽远。圆笔藏锋,却从篆隶变化而来。

结体

《瘗鹤铭》其结体宽博舒展,变化丰富。上下相衔,如仙鹤低舞,仪态大方,飘然欲仙,透出“潇远淡雅”的韵致。虽为大字,结体舒展却不松散,具有小字结体的谨严与法度,紧结茂密。同时,其结体由中宫向外作辐射状,宽博舒展,上下相衔,仪态大方,似散还合,平中求奇,尽具真率之情,或纵或横,得字之真趣,错落疏宕,气势宽宏。


《瘗鹤铭》在结字上着实独具匠心。苏轼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即大字的结构容易流于松散无神,黄庭坚则以此铭的结构作了回应,足见此铭书法结字之妙。每一字有每一字可以玩味的地方,无丝毫烟火尘俗之气。其平正稳健者如“鹤”“得” “纪” “流”等字,安闲肃穆,平稳持重;其开张放逸者如“禽” “朱” “外” “石”等字,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其纵势疏放者如“事” “华” “篆”等字,体势丰伟,气度豪迈。另外还有一些颇不寻常的结字,极具艺术效果,其错位者如“胎”,其欹侧者如“丹”,其疏朗者如“浮”,其夸张者如“势”等,可谓独具匠心。

章法

《瘗鹤铭》该刻石造型不同于其他行列分明的碑刻摩崖字迹那样将字形大小规整统一,而是大小错落变化反差很大,有行无列,颇类行草书的布局之法。《瘗鹤铭》中字体大小各异,灵活多变。萧疏淡远,寓华美于沉毅,凌空弄翰,得苍雄之笔力。朴茂雅致,字形活泼,使章法生动而和谐统一。整体气象浑凝古朴、舒展自然,运笔以圆笔中锋为主,弱化提按,在一个字中笔画的粗细对比并不强烈,但字与字之间有时却反差极大,如“髴”字笔画之细,“禽”“固”“仙”字笔画之粗。转折视结构灵活变化,忽方忽圆,结字随意安排,忽大忽小,字形也略微倾侧,使得行气令字迹在上下左右之间相互映衬呼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浑然一器,整体感极好。

一、鹤州零拓本

《瘗鹤铭》是六朝著名的摩崖石刻,刻在江苏镇江焦山断崖石上。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书家题名为上皇山樵,刻石年代历来众说不一。该碑铭为楷书摩崖,存90余字。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被尊奉为 “大字之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传世名迹,与《石门铭》齐名,被称为南北二铭。
《瘗鹤铭》无论是书风还是记述习惯,都迥异于中国书法的传统。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对其极为推崇,作诗盛誉《瘗鹤铭》为“大字之祖”,宋代另一位著名书法家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瘗鹤铭》自宋代至21世纪的千年间得到无数赞誉,被认为是南碑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成为“碑中之王”。
1915年春,梁启超游历至镇江焦山定慧寺,见到宛转遒逸、如仙鹤振翅般的《瘗鹤铭》,76岁的高僧鹤洲见梁启超如此钟爱,用日本雁皮纸零拓法拓成《瘗鹤铭》相赠。梁启超说:鹤洲所赠《瘗鹤铭》拓本,为“出水后第一精本”。
┣ 书法全集 ---------

陶弘景《瘗鹤铭》1.0版 | 已收录9篇

Image

【1】僧鹤州零拓本《瘗鹤铭》乙卯五月,游焦山所得,饮冰室藏。

【2】{-缺失-}瘗鹤铭并序。华阳真逸撰,

Image

【3】上皇

【4】{-缺失-}山樵书。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

Image

【5】岁得

【6】{-缺失-}华亭,甲午岁

Image

【7】化于

Image

【8】朱方。

【9】{-缺失-}天其

Image

【10】未遂

Image

【11】吾翔

【12】{-缺失-}寥廓耶,奚奞仙鹤之遽

Image

【13】也,乃

Image

【14】裹以

Image

【15】玄黄

Image

【16】之币,

Image

【17】藏乎

Image

【18】山之下,

Image

【19】仙家

【20】{-缺失-}无隐我竹,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着经,余欲无言,尔也何明,雷明门去鼓,华表留形,义唯髣髴,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化厥土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左取曹国,右割荆门爽垲,势掩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夅山征君,丹杨外仙尉,江阴真宰。

Image

【21】{-梁启超跋-}  凡碑版皆尊旧拓,独《瘗鹤铭》不然,水拓本当俟穷冬潮落,刮剔沙泥,偃卧仰拓,虽有良工,不易运技。今佳本在人间者,既若星凤矣。陈恪勤曳石出水后,翁覃溪得其初拓本。

Image

【22】谓经人镵凿,神理全失,叹为神物之厄,反不如曩在水中,得完其璞。实则安有此,盖石本摩崖,凹凸不翦,布纸着墨,豪厘之忒,遂成巨缪,工之不臧,石奚病焉。寺僧鹤洲

Image

【23】创用日本雁皮纸零拓法,其技之神,世多知之,彼尝为人言,每拓一本,必新有所心得,盖于坚顽漶漫中,玩其体势,若以无厚人有间,故积久而化神也。余以乙卯五月游焦

Image

【24】山,获此本,实鹤洲最近拓成者,鹤洲年既七十有六矣,今方卧病,苟其不起,则此本即其最后所作。虽谓出水后第一精本焉可耳。梁启超记。



二、水前拓本


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 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

《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深刻久远、远及海外。《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

《瘗鹤铭》发现以后,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如黄庭坚认其为“大字之祖”,作诗说:“大字无过《瘗鹤铭》。”《东洲草堂金石跋》云:“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瘗鹤铭》者。”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 ,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 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成就极高。

《瘗鹤铭》书法厚重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称楷书,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字里行间显露出六朝时期的风韵,为隋唐以来楷书的风范。历代文人书法家评价甚高,对后世书坛有较大影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原文: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Image Image

整理编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