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汤圆 卖汤圆
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
三毛钱呀买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
......
伴随着这首耳熟能详《汤圆歌》的旋律,我们将在4天后迎来虎年的元宵节。大家是不是也在悄悄的准备元宵或汤圆了呢?毕竟对于这种“甜食”大部分人是没有抵抗力的,很想美美的吃上一碗。

但无论是汤圆或是元宵主料均为糯米,糯米的升糖指数(GI)为98,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且明显高于普通大米。而各种馅料(如豆沙、黑芝麻、果仁等)的调制也是以高糖、高脂为主。所以在满足味蕾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吃进了超量的糖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糖分较高的甜食,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该怎么把控呢?过多食用会不会加重患病风险呢?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日常甜食的食用量是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2倍多,且精神症状越严重的患者,其甜食的食用量就越多。
另外,挪威的一项试验结果显示,喝含糖饮料较多的青少年,容易受到精神困扰,且出现多动症和行为障碍的比例也较高。
通过数据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信奉“吃甜食可促进脑内多巴胺分泌,让心情瞬间变好”的人不在少数。不开心时选择吃块巧克力或喝杯奶茶,来缓解消极的情绪是否可行呢?还是会让我们精神症状越来越严重呢?
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项有2万受试者参与的研究的结果,表明糖的摄入量排在前1/3的人在5年后发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风险增加了23%。另外,试验结果也证实了长期摄入糖,不但对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而且糖摄入量较高可能导致抑郁发生或复发。
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的一项跟踪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吃甜食(如蛋糕、曲奇饼干、巧克力、冰淇淋等)较多的人,抑郁风险上升。与吃甜食最少的一组相比,吃甜食最多的一组抑郁风险增加1.78倍,且二者关系十分显著。另外,研究发现每天喝太多甜饮料的人,罹患抑郁风险会相应上升。

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关于过量摄入糖分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高蔗糖饮食能够损伤脑血管,使得脑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下降,引起脑功能异常,最终出现精神症状。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总爱吃甜食,过多摄入糖分,可能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过多食用甜食不仅会加重精神症状,还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危害,比如龋齿,肥胖及加速衰老等。那我们该如何克服甜食带来的伤害呢?
为了减少过多甜食对身体的伤害,我们最容易且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少吃或不吃甜食,其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放弃各种甜点,各种糖果,把甜饮料改为喝白开水。久而久之,就会减少对甜食的依赖。
我们也可以给忙碌的生活来点甜。偶尔一次吃了生日蛋糕或冰激凌,我们也不要感到沮丧。没有人规定我们是完全不能享受下这些甜食的,需注意的是不要把吃蛋糕或冰激凌当做生活的常态即可。若是吃完我们一直在纠结这次的错误,会让自己的情绪更加不好,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到最后吃更多甜食的原因。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担心偶尔吃了个蛋糕,而是好好享受这次甜食带来的快乐。
隐形糖存在于各种常见的食物中,比如做饭用的番茄酱、豆瓣酱及方便面的调料包等都含有不少的糖。而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查看食品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自觉地控制糖的摄入量;尽量自己买菜做饭,科学搭配各种食材,减少调味品的量。需注意的是,吃起来不甜不能成为含糖与否的判断依据。
新鲜的水果除了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外,也要注意隐藏的糖分。以每种水果100g(可食用部分)来说,鲜枣含糖量为28.6g、榴莲含糖量为23.3g、菠萝蜜含糖量19.08g、石榴含糖量13.67g、香蕉含糖量12.23g。因此,吃水果时,也要注意不要超量哦。
每逢节假日或者周末,亲朋好友不时发来邀约,吃饭聚聚,此时的我们内心很煎熬啊,不去的话,担心关系处不好,去的话,高脂高糖的食物又不少,考虑来考虑去还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此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的说“谢谢,我就不去了”。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无法避免生活压力,而当处在高压状态时,我们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而皮质醇升高会刺激更多的胰岛素释放,导致血糖下降,此时为了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就增加了我们对高糖食物的欲望。我们可以静心回顾以往的生活,可能会发现在感到压力和情绪激动时食用了大量的甜食。需注意的是,高糖食物只能短暂地让您的血糖回升,但它会形成一个不良习惯。因此,还是要及时释放压力,然后减少对甜食的期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每人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高糖摄入不但会增加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还会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我们要对自己多些耐心及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很好的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参考文献:
[1] Knüppel A, Shipley MJ, Brunner EJ. Sugar intake from sweet food and beverages, common mental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prospective findings from the Whitehall II study. Sci Rep. 2017. 7(1): 6287.
[2] Sanchez-Villegas A, Zazpe I, Santiago S, et al. Added sugars and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dietary carbohydrate index and depression risk in the 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 Project.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8, 119: 211-221
[3] Tzu-Ting Chen, Chia-Yen Chen, Chiu-Ping Fang, Yen-Feng Lin Causal influence of dietary habits on the risk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diet-wid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medRxiv. July 14, 2020
[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每个人都会面临形形色色的恐惧时刻
焦虑不安、麻木困顿、自我怀疑……
是恐惧让我们无法成为更好自己
心理学会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教授诚意推荐
百万级畅销书《我们内心的冲突》の时代升级版/姊妹篇
独创的心理测试—→让你精准定位自己的恐惧类型
对策性实用指南—→带你走出被焦虑和不安支配的情绪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