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量注射泵这5大问题,千万不要大意

 所来所去 2022-02-12
微量注射泵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临床问题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解决?

微量注射泵是将药物精确、恒量、恒速、持续泵人体内的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流速稳定,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量注射泵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泵入生长抑素、胰岛素、硝普钠等药物。

临床上使用微量注射泵治疗过程中,由于微量注射器自带报警提示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和处理,以防危险事故的发生,这就导致护理人员存在很强的依赖性,相对忽视了对微量注射泵的管理和查看,增大了患者药液外渗、延长管及接头连接不紧密等情况的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

微量注射泵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临床问题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解决?

延长管与三通管/留置针连接部位松脱
案例

科室内使用的延长管接口处并非螺旋接头,导致较容易脱出,由于患者烦躁、翻身、连接不紧密等情况,常导致微量泵延长管从留置针/三通管处脱出,导致药液漏到床单位上,甚至有时浸湿一大片后才被护理人员或陪护发现。

护理对策

在使用微量泵时紧密连接注射器、延长管、静脉通道,以防脱落。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液泵治疗,护理人员在查房时需查看输液管道有无破损、松动,尤其需注意检查管道连接部位情况,防止出现松动。定时检查三通情况,若发现连接部位松动,则需更换三通管和延长管,并予以妥善固定。嘱病患在翻身或活动过程中避免牵拉使其脱出。

微量泵使用中回血处理不当
案例

患者1,男,上消化道出血,医嘱NS48ml+生长抑素3mg以4ml/h泵入,由于患者肢体用力活动导致回血至延长管内,护士按快进键将延长管内的血液推回入血管内,随后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

患者2,男,高血压,BP 210/98mmHg,医嘱 NS40ml+亚宁定50mg 以5ml/h泵入,由于延长管连接不紧密导致回血至延长管内,护士按快进键将延长管内的血液推回入血管内,随后患者出现血压骤降。

护理对策

发现静脉回血时, 应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和回血量采取不同措施,如生长抑素、胰岛素、硝普钠、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不能简单地按快进键处理回血,如回血较多至延伸输液管时,需更换延长管,切勿直接推入,否则可造成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后果。如生长抑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恶心、眩晕、面部发红、发热等。胰岛索注射过速,可出现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悸、乏力等。硝酸甘油注射过速,可出现头痛、眩晕、体位性低血压。氯化钾过速,可出现疼痛感、心跳骤停等。

微量泵未正常运作
案例

患者1:自行拆下微注泵的电源后上厕所,重新连接电源时微量注射泵自动复位,其速度归零,但患者未发现,此后一段时间内药液均未正常进入血管。

患者2:微量泵本身故障导致药液未进入,但未及时发现,导致一整个夜班药液均未进入血管。

患者3:护理人员为患者连接好微量注射泵后,却忘记启动,直到患者发现。

护理对策

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不能因为微量泵有自动报警提示,致使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微量泵不报警就是正常运作。连续长时间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患者,需定期检查,避免微量泵未正常运作的情况。

2.定时检查微量注射泵的性能。使用完后注意保持微量泵的清洁,如有泵的封面破损、接电源发现显示器不亮、调速有误差、报警失控等,严禁给患者使用,需及时检修。

3.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微量泵的正确认知,提升护理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患者自行调节、移动微量泵的不当行为。

药液外渗
案例

患者,男,肝硬化,08:50血压77/46mmhg,NS46ml+去甲肾上腺素8mg,泵速2ml/h,交接班时发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紫红色,立即停止输液,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外敷。

微量注射泵以线性蠕动泵为动力源,当药液外渗时,机器仍在正常运行,因此药液还会持续外渗,直至外渗处局部压力达到报警限。

若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观察注射部位不仔细,就不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药液外渗。

再者泵控药物大多为高浓度或血管活性药,局部血管内药液浓度高、刺激性大,更易导致静脉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护理对策

1.使用微量泵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且易固定并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输液。

2.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每次巡视要对输液部位按“一看”“二触摸”“三对比”的方法来观察输液部位,观察有无药液外渗、肿胀,局部颜色、温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3.指导患者及家属,如出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以及穿刺肢体感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微量注射泵速率调节错误
案例

患者,女,上消化道出血,医嘱NS40ml+洛赛克40mg,泵速8ml/h,交接班时发现洛赛克的速率为80ml/h,且即将泵入完毕。但由于洛赛克药物本身性质,并未造成不良后果,若是其他药物,后果则难以想象。

操作者不熟悉速度设置键、速度设置键操作错误、更换药物后未及时更改速度,甚或速度设置被无意碰触而发生改变,均可使药物进入体内过多或不足。

护理对策

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熟悉微量泵性能,规范操作,严格交接班,密切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高危药物,应0.5~1h巡查一次,及时发现有无异常。

各位护理同仁在临床工作中有没有碰到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振环,张海燕,李铁军.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115-117.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陈钰莹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医院

封面图由沙坪坝区中医院提供,图文无关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