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鱼和笋竟然是“天仙配”

 醉红尘009 2022-02-12

导报君语

嫩箨香苞初出林,

於陵论价重如金。

春雨过后,春笋纷纷冒出,正是吃笋尝鲜的好时节。清香鲜爽可口的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春季菜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图片

今天导报君为大家介绍一道平时不常见,但事实上很传统的菜肴——鲍鱼油焖笋

按老饕的说法,这道菜起源于淮扬地区,发扬于福建和广东一带。毕竟在这两个地方,鲍鱼和笋都是特产,运用它们做菜和演绎,显然更有心得。

图片

【溯源】

鲍鱼和笋搭配已久

关于鲍鱼油焖笋的详细出处已无从考证,但鲍鱼和竹笋搭配,却有史料可寻。

马王堆汉墓竹简中就记录有“鹿肉鲍鱼笋白羹一鼎”,是羹二十四鼎之一

当时,羹分为大羹、白羹、巾羹、逢羹、苦羹五种。所谓羹,就是将剁碎的肉末做成汤,大羹为不调味的淡羹,原料分别为牛、羊、豕、狗、鹿、凫、雉、鸡 等。

白羹,即稻米熬粥加入肉末,其中“鹿肉鲍鱼笋白羹”就是用鹿肉和竹笋搭配鲍鱼,炖在一起做成的汤羹。

图片

但有学者认为,古代的鲍鱼不单指现在所说的鲍鱼,而是一种特殊的水产品,战国秦汉时期作为饮食消费品出现在历史遗存之中。根据目前的考察,当时“鲍鱼”的名义,可以推知大致是经过腌制处理的水产品。

可不管是后世的误解还是其他原因,即便此鲍鱼可能是非鲍鱼,但这一道菜所组成的搭配,还是传承了下来。唯一变化的是,鹿肉在现代中餐烹饪中极少运用,因此少了这个组成汤羹重点的肉末,烹饪手法也成了以油焖、清炒或炖汤为主的“ 鲍鱼 + 竹笋”,而其中最常用的做法便是油焖。

图片

在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 鲍鱼油焖笋不用干鲍而用鲜鲍鱼、不用普通春笋而是用苦笋。据说,这样搭配起来的鲍鱼油焖笋,才最地道、最好吃。

【搭配】

苦笋突出鲍鱼鲜

不少人可能会追问:“这样做的鲍鱼油焖笋真的好吃吗?”

据一些潮汕老饕介绍,那是一种与别不同的风味。首先,鲜鲍鱼的搭配和做法,在南方地区不外乎鲍汁焗、姜葱焗、番茄煮,以及炖汤、姜葱爆炒等,而搭配苦笋以油焖烹调,着实特别。

其中原因,还得从这两种食材的风味说起。

图片

众所周知,鲜鲍鱼乃海产中的珍品,其味道清鲜不杂,有海产特有的咸水味,又不似花螺、蛏子那般浓烈,口感爽脆而且厚实,不像墨鱼、大响螺那样偏韧。所以新鲜的鲍鱼无论搭配酸甜苦辣,不管蒸炒煮炸都能胜任。

而如何搭配和烹调,主要看成菜的效果和风味。所以,如果鲍鱼搭配竹笋是历史传承,那么人们选择竹笋中的苦笋,则是看中苦笋更适合的缘故。

图片

据潮菜老行尊钟成泉介绍,苦笋入口清香微苦,回口爽甜,正好和鲜鲍鱼的清淡而微鲜相辅相成。如选择普通竹笋,主要会有酸味溢出,影响菜式口味的层次感,盖过鲍鱼自身的味道。

而含有苦味的苦笋,虽也带微酸,但苦味为主导,少许的苦味恰好能把味蕾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味道上,以此分散对苦味的天然敌意,有如漱过口一样,吃起其它味道特别敏感。这样一来,无论是鲜鲍鱼,还是笋自身的味道,都能够更集中地体现。

钟成泉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苦瓜、薄荷这类食材,虽然它们的主味是人们讨厌的苦,但它们有清理杂味、提高菜肴整体风味的作用。用苦瓜炒的牛肉、煲的鸡汤特别鲜、特别甜;用薄荷或金不换炒的薄壳特别香,也是这样的原因。

图片

不仅如此,由于鲍鱼油焖笋从烹饪手法来说偏油腻,竹笋本身就有附着油分的功能,而苦笋的味道更适合解腻

钟成泉还介绍道,春雨之后,竹笋骤发,水分充足,纤维特细。这正是苦笋中的上品——又白又嫩又脆的白夹笋,也叫“黄莺舌”,要取这样的笋有严格要求:高度要介于20厘米至30厘米。

图片

要达到这一要求,挖笋的时机十分重要。春末夏初雨后或清早出土的笋苞,雨水和晨露使得苦笋质地更脆嫩,加重清香微苦,回甜滑口

鲍鱼油焖笋

材料

鲜鲍鱼3个、苦笋2 条,料酒、酱油、盐、白糖适量。

制作

1、把苦笋洗净,切成两半,再横切,凉水下锅,用大火烧开;

2、鲍鱼在煮笋的时候清洗;

3、苦笋煮熟后捞起,切成小块,鲍鱼洗净切成两片备用;

4、锅里放油,油热时炒笋,然后放鲍鱼、适量盐、酱油;

5、炒匀后放一点水盖上锅盖,焖煮10分钟后再炒匀即可。

文图 | 广粤文化·美食导报全媒体记者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排版 | 广粤文化·美食导报融媒体编辑 木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