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百一十二、大便稀软、先硬后软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2-15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大便稀软、先硬后软

【辩证诊断】

1利者,泻稀粪也。大便滑溏,亦近乎利。清谷者,食谷不化,清粪中带有谷也。胃主容纳,脾主磨化。胃气降则善纳,脾气升则善磨。脾阳下陷,不能磨化食谷,中气凝滞,水不能由小肠化入膀胱,遂入大肠而为下利。无病之人,三焦相火、小肠丙火升于脾土之下,中气强旺,故脾经不陷。肝阳上达,疏泄之气畅,故小便通调,而大便不溏。此病虽脾经不升之过,而肝肾二经亦有连带之过。肝经之过,在不能疏泄水气,故湿停而脾陷。(温达肝阳。)肾经之过,在不能封藏相火,故火泄而脾陷也。(降胆敛肺,以藏相火。)如无他经关系,只温燥脾土。

2二便之输送,全由肝木疏泄之气主之。疏泄太过,则泻利而便多;疏泄不足,则闭癃而便难也。因热因寒,皆能病此,随病治之。(热则滋润脾肝,寒则温暖肾肝。)

3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4凡大便溏而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

【辩证治则】

1气虚胃虚者,乃身子羸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小便艰涩。方用人参一两,茯苓三钱,白术五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泽泻一钱,车前一钱,水煎服。不愈者,兼服八味丸以补土母,盖八味丸最能实大肠利膀胱也。

2大便先鞭后溏,就是湿太盛了。免疫系统、抵抗力、营养都是来自于中焦。伤寒入里化热,胃就虚掉了,热就是发炎,炎一定往上走,所以有后来变成脑膜炎等。人的身体是密闭的腔,热力往上走,胃就缩小,脾脏就横逆过来,脾湿就过来了,就堵在这了,所以刚开始大便是硬的,后来大便是溏的。大便只要有溏,里面一定有湿,不要用大承气汤,可以考虑五苓散。

3小便不利,口干,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大便稀软,柴胡桂枝干姜汤。

4如泻病,止用车前子一两饮之,即止水泻是也,不必更加别药,以分消之也。

5、(1大便溏,如果有少阳证,还是用小柴胡汤。

2大便不规则当归四逆汤。

6、(1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2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气凝结也。宜加味理中汤

3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经寒湿气也。宜加味胄苓汤

4大便溏泻,其色浊垢胶腻者,肠中之湿热也。宜清热涤肠汤

5大便溏泻,必在五更时分者,肾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6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热而暴注也。宜泻肺止利汤

7便泻赤白,下部逼胀难通者,湿热郁为痢也。宜加减芍药汤

8便痢纯赤,或见口渴溺赤者,热结在血分也。宜地榆白头汤

9下痢纯白,但见里急下重者,热郁在气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10下痢禁口,其人饮食不纳者,邪热伤中气也。宜人参开禁汤

11大便久痢,诸药不能禁止者,寒热之错杂也。宜姜连四神丸

7当患者腹泻、不是水样泻,又感觉排便不尽时,用芍药。

8大便先硬后溏,小便不利,手脚心出汗而其他地方无汗,就是胃虚了,甘草干姜汤或者吴茱萸汤加减。比较严重一点的胃虚寒,用理中汤,最严重的人之将亡,用茯苓四逆汤。

【辩证比较】

1、(1人参汤胸中痞,心下按之硬胸腹或腰脚冷,小便频数,大便下利,或鹜溏(不成形之便),或心腹痛、或胸痹、或喜唾,胸中心下不适者,乃人参汤证。此乃中焦寒冷,胃上之寒饮不散,胃阳衰而腐磨无力,因致胸中,心下之患。故霍乱、吐泻而不渴之类,均因脾胃运化无力,应以见证对察之。

2此证虽以心下痞硬为主,然腹状同大柴胡汤等证不同。虽无力而胀满,但按之不引痛,脐下益觉无力。

2、(1甘草干姜汤厥逆、口干;唾涎沫、尿频、遗尿、手足冷等。

2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则为甘姜苓术汤(肾着汤),以从腰至脚重度发凉、尿频而量多为应用指征。

3甘草干姜汤加白术、人参则为人参汤,用于具有食欲不振、食后胃胀满、口中唾液积聚、尿频而量多、大便软溏等症状,而有手足冷

【经典回顾】 

1、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固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退,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2、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故知也。

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5、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6、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7、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9、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五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10、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1、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12、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13、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疑是衰),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