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无尤:学习《道德经》要从小抓起

 大唐长安元年 2022-02-17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道德经》形成了“玄妙”“消极”等错误印象,从而对《道德经》敬而远之。这就造成了《道德经》在中国“名气大,读者少”的尴尬局面。

虽然我对《道德经》热爱有加,但我身边的人却鲜有熟悉《道德经》的,他们往往给我贴上一个“高深莫测”的标签,说研究《道德经》的人都非凡人。每遇此情此景,我多一笑置之。但有种情况,我是一定要耐心地说明一番的,就是当朋友认为《道德经》不适合孩子学习的时候。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除了热爱《道德经》,也热衷于研究家庭教育、文学创作和企业管理。在家庭教育这块,我有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家长应该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打造核心竞争力”。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我就不在这里展开讲了,我正在写一本关于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书,是写给中学生的,等书上市了,你们自己看吧。在打造孩子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方面,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让孩子从小学习哲学,建立哲学思维,因为思维方式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哲学思维又是个人思维的根基。

我先不说太多理论性的东西,说几个实际案例。你们可以看看诸如爱因斯坦、雨果、李小龙、加缪、乔布斯等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他们的成功无不受益于哲学思维,或者说他们都是哲学家。其中,我们华人的骄傲、我的偶像李小龙,他在大学期间主修的专业是哲学,是哲学思维特别是中国的道家思维启发他创建了截拳道,道家思维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德经》中的“阴、阳、柔、弱”的思想。

在今天看来,西方哲学似乎占据着统治地位,这并不等于说西哲比中哲高明多少,这种局面是由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共同造成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共存共荣的状态。事实上,中哲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同时,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基础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式的,成长的环境也主要是中国式的,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我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学习中国哲学。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习中国哲学,接受起来更容易,消化起来也更容易,学习效率当然更高。我并不是排斥西哲,实际上我很鼓励中国人学习西哲,但我不鼓励小孩子学习西哲,要用中哲给孩子进行哲学启蒙,等孩子养成了基本的哲学思维以后,再让他学习西哲,这样效果才好。

你们看那些小时候没有得到哲学启蒙的孩子,长大以后学习西哲,最后搞得思维割裂,无所适从,中西两边都没有根,反而不如不学。对于那些从小就接受西哲启蒙的中国孩子来说,就不仅仅是思维割裂的问题了,更有可能造成价值观的割裂,问题就更严重了。

当然,我说的这种情况并非百分百,是有一个概率的,大概率是这样。

思维方式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第一重要的,所以需要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着手帮助孩子培养更好的思维方式,但也正因为它很重要,所以也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且这些不好的后果是很隐蔽的,很难被发现。因此,家长们务必慎之又慎。总之,我的建议是:

如果孩子从小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就用中哲给孩子做哲学启蒙;如果孩子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文化的熏陶,就用西哲给孩子做哲学启蒙。在这种将影响孩子一生的重大问题上,千万不要搞大杂烩。

小孩子学习中国哲学,我一定会向他推荐《道德经》。

 

 

古往今来,能与《道德经》相媲美的著作寥寥无几。如果仅仅把《道德经》当做一本哲学书,那实在是小瞧了它。《道德经》是一个藏宝库,里面藏着两大宝藏:一个是哲学思考,一个是人生治理。这两大宝藏都触及了有史以来的天花板,没有比它更高的了。从哲学思考来说,《道德经》探索了宇宙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其思想成果是“道德”,即使在今天,在宇宙万物的来源与归宿的探索方面也没有超越《道德经》的。从人生治理来说,《道德经》建立了古今最为强大的治理理论,其思想成果是“无为而治”。因为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小孩子哲学启蒙的话题,所以我说“人生治理”,实际上,《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首先是国家治理,之后才可以降格应用于企业治理、人生治理等其他领域。

人们常说,学习《道德经》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其实真正懂《道德经》的人都知道,学习《道德经》提升的是治理人生的能力,你把自己的一生治理好了,各个方面就都会很出色,当然也包括个人修养。所谓成长,就是在“人生治理”方面不断精进的过程。

那么,《道德经》到底是怎么帮助我们治理人生的呢?

《道德经》告诉我们,治理人生主要是治理欲望,欲望是人生的根本,欲望治理好了,其他一切都会好,都不会出问题。如果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无论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知识、性格、为人处世,还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背后的那个始作俑者都是“欲望”。因此,老子大力倡导“无为而治”,也就是“顺应人生的自然而治理”,符合个人、家庭、国家、人类、社会、世界之自然的欲望就是正确的,就可以鼓励,反之,就是错误的,就要调整。用《道德经》里的话说就是“上善若水”、“致虚极,守静笃”、“去甚,去奢,去泰”、“慈,俭,不争”。至于家长怎么教育孩子,《道德经》里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太上,下知有之”。

按照《道德经》的思想治理人生,结果就是“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样的结果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你看《道德经》多厉害,它只抓根本,只从根本上治理,表面看起来简简单单,却能得到最厉害的结果。所以古往今来那些厉害的人,都喜欢《道德经》,我说的是中国人啊,外国人不算,据说现在有些大企业家还经常温习《道德经》。

由于很多人刻意地或者无意识地玄化《道德经》,导致大众“不识《道德经》之真面目”,对《道德经》误解太多,从而对《道德经》敬而远之。可他们不知道,这一敬而远之,损失可就大了。但凡搞懂了《道德经》,那人生绝对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经常对家长们说,说你们不要误会《道德经》,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习《道德经》,真的可以受益终身的。

对于小孩子怎么学习《道德经》,其实并无一定之规,因人而异。悟性高的、喜欢动脑筋钻研的孩子,你就让他一边背诵一边琢磨其中的道理,同时家长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对于悟性低的、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你就让他先背过,以后慢慢领会其中的道理。我跟你们说,小时候背过的东西,一辈子忘不掉,牢靠得很。

时间差不多了,我最后再叮嘱大家一句:今天听了我的课,千万不要再误会《道德经》,回去之后,赶紧让孩子学起来,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