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汾 洪洞县广胜寺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析

 历史探奇 2022-02-17

国博摹绘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以下同。

今天的洪洞县,包括以前的洪洞和赵城两地。1953年曾经叫过洪赵县,属于临汾市管辖。临汾古称平阳,是北方戏剧之乡,元曲四家中汉卿、白朴、关光祖三人,都是晋南人。标题前面有“尧都见爱”四字,尧都是指临汾,见爱是指受欢迎。

大行散乐,据启功先生说大行就是太行的意思。临汾的山距离太行山比较近,因此泛称太行山区。忠都秀是指画中女主角的艺名。大行散乐,也有说大行是指大名角,或者是行当齐全的大型演出戏班。

明应王殿原为祭祀霍泉之神而建,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泰定元年这一年正殿重修完成,庙里就请来了尧都受欢迎的忠都秀唱戏,并把这个场景给画了下来表示对神的供养,也称酬神。

持剑壮士

人物后面的幕布有两块,一为持剑壮士,一为张牙舞爪的蛟龙。有人说这表明演出的戏剧是周处斩蛟“除三害”,谁有的说是“二郎斩健蛟”一出。因为明应王就是一个司雨管水的神灵。

蛟龙

只是这蛟龙画得令人费解,后腿为三爪,左前为五爪,右前为四爪,想必其中另有深意。

着红袍展脚幞头的名角忠都秀。

忠都秀应是中都人。平阳临汾在元朝时被认为是中都。女扮男装。外罩领红袍,内套左衽交领中衣。当时名角儿都以地域名后加“秀”字来,作为艺名,如汴梁秀、漳河秀等等。

是插手里礼的末角

“末”是指中年男性,此人施插手礼,插手礼是宋金元时期男人常用表现恭顺的礼仪。此人头上所戴的帽子非常别致,不知是何制式。

副净

宋杂剧、金院本中假装憨愚,制造笑料的角色。表演中常以滑稽的扮相和踉跄的步态引人发笑。在早期宋杂剧和金院本中,有些角色可以根据剧情重复设置,比如副净和副末。副净相当于现代戏曲中的丑角。此人衣着华丽而不整,衫襟短袒胸腹,帽上斜插一支长条形道具,不知何物。连山眉,白眼框,短髯口,初步具备了后世丑角的脸谱化,显示了元代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右侧男装女艺人

此人身着唐代常见的幞头。唯有弯弯的细眉,尖尖的小脚,可看出这是一位女红妆。看来在元代就有大量女艺人女扮男装在舞台上演出戏剧了。

中间人身着蓝衣袴褶即为后代道袍前身

根据明朝嘉靖年间王世贞的《觚不觚录》记载:“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褶,而下腹竖褶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则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燕居之所常用也。”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曾颁布法律,明令禁止穿袴褶等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