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内外俱虚?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60条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下之过,里虚,亡阴,汗之过,表虚,亡阳。
“必振寒,脉微细”,由于患者体质不同,上一条是侧重于亡阴,所以小便不利。本条侧重于亡阳,所以会冷的打哆嗦,甚至恶寒而蜷卧。“脉微细”,脉微主阳虚,阳虚不能卫外就会“振寒”。脉细主血虚,阳不能独存,必依附于阴,所以这是少阴阴阳气血俱虚的脉像。虽然出现了“振寒”,仲师仍没有出方,静待自愈。部分注家,比如柯琴、刘渡舟认为是表里阳气皆虚,阴不虚,干姜附子汤主之。而倪海厦则认为内外俱虚就是阴阳两虚,轻则四逆汤,重则四逆加人参汤。我有些不同意见,既然是内外俱虚,振寒又是表阳虚的证候,如果用方,参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通过59条与60条的对比,说明随患者体质的不同、病情轻重的不同、汗下程度的不同,疾病的转归也不同,万不可“对病欲愈,执方欲加”。
“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这句话在康平本为小字注解,非原文。

第61条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课前思考:为什么不用四逆汤,而是去甘草,变成干姜附子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