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世治利之祖方——黄芩汤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72条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太阳与少阳合病,注家只说是太阳与少阳同时发病,而不是太阳传于少阳,但为什么会出现下利?没有人说。按说二阳合病,阳气盛于阴气,应该发热为主,而非下利为主才对,怎么就下利了呢?太阳主开,分为开太过与开不及,开不及则热内入。少阳主枢,能出能入,能开能阖。太阳开不及,阳热出不去,少阳枢机也只能入不能出了,枢机不利则津液不能输布,变为水饮,停于三焦水道。太阳之热与少阳之热相合,热迫水饮,顺着三焦溢入大肠而成下利。没有用下法,却出现下利,故曰“自下利”。
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表证为主,与葛根汤。
少阳阳明合病下利,里证为主,与承气汤。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既不能用葛根汤发表,又不能用承气汤泻下,所以“与黄芩汤”清热逐饮。有注家因为黄芩汤治疗太阳与少阳合病,就说黄芩汤是和解之剂,我认为值得商榷。少阳和解之性,在于寒热并用,而黄芩汤是纯苦寒的方子,别说没用太阳的桂枝、生姜,连少阳的柴胡都没有用,就是单纯清热而已。伤寒论治病很简单,找出生成疾病的要素,拆掉其中一个即可。以本方为例,两个要素,一个是热,一个是饮,黄芩汤就是拆掉热这个要素。
“与黄芩汤”:《神农本草经》:“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好的黄芩,又名枯芩,有中空之象,善清三焦之虚火、浮火。黄连厚肠胃,善清胃肠之实火,所以本方用黄芩而不用黄连,是因为病位在三焦,而不是在胃肠。“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利小便”而实大便,与甘草配伍就是缓急止痛的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腹痛。与黄芩配伍苦以坚之,甘草、大枣甘以补之,开后世“通因通用”之法门。
“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如果兼见呕吐,这是热迫于胃,胃气上逆,加半夏、生姜以和胃止呕。半夏生姜的配伍,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中小半夏汤,只是生姜剂量不同而已。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这个呕,既可以是有胃内容物的呕吐,也可以是没有胃内容物的干呕,都是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之。
黄芩汤治下利,历来受医家重视,汪昂在《医方集解》中称为“万世治利之祖方”,后世治湿热下利之方,包括腹泻和痢疾,大多由此方化裁而成,如朱丹溪的黄芩芍药汤,张洁古的芍药汤,都能看到黄芩汤的影子。后世医家认为,只要是大肠湿热所致腹泻、痢疾,均可随证化裁,如果有热利腹痛,里急后重,就用白头翁汤。
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课前思考:
为什么胸中有热却沒用石膏,腹中痛却没用白芍,无外证却用了桂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