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火劫发黄如何治之?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00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本条与199条同看,也是一个不能蒸汗外出,表现为无汗、小便不利的阳明病患者,但还没有表现出心中懊憹,医生应该是看出内有水湿,由于自己不是大方脉医生,不会开方,只会针灸按摩等外治法,参《外台秘要》中引述华佗用于伤寒病初起的膏摩法:“华佗曰:夫伤寒一日在皮,当膏摩火灸即愈”,用了膏摩火灸之法,寄望于用火灸的方法将除水湿的药物导入体内以祛湿。火性炎上,患者体内津液亏虚,故周身无汗只有“额上微汗出”。太阳篇误用火法而导致“但头汗出”,为什么阳明病就只是“额上微汗出”呢?参《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循发际,至额颅”。“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明阳气不足,非但不能全身汗出,而且不足以但头汗出,仅仅“额上微汗出”。
“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阳明病,如果治疗方法得当,遍身汗出,热邪得泄,即使体内有湿气,也会“与汗共并”,不会发黄。如果小便利,湿邪得泄,即使有内热,也会燥化,出现烦渴,成白虎汤证,不会发黄。现在误用火法,体内津液亏虚,热邪愈炽,不能遍身汗出,只是“额上微汗出”,导致水湿不能“与汗共并”,也不能气化而从小便出,故“小便不利”,湿热相蒸而发黄。
有些注家认为这是个阳明热证,不是中寒证,却不思阳明燥热在里,不用火劫发汗也会多汗出而小便数。“额上微汗出”与“小便不利”恰恰说明患者津液亏虚,内有水湿。发黄不是因为内热,而是因为“被火”。仲师没有处方,治疗当从高继冲本,“宜茵陈蒿汤”。
太阳病火劫发黄与阳明病火劫发黄不同,多伴随神志方面的证候,如第6条“剧则如惊痫,时瘛疭”,110条“谵语”,111条“手足躁扰,捻衣摸床”,112条“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说明太阳病火劫多从燥化,燥邪上扰心神,故影响神志。阳明病火劫多从湿化,所以仅仅发黄。到目前为止,发黄出现了四种类型,第6条和111条、200条的被火发黄,第98条和187条、195条的寒湿发黄,第125条的瘀血发黄,第134条和199条的湿热发黄。虽然后面条文中还会有发黄证出现,但不离这四种情况。
 
第201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课前思考:
1.脉浮而紧为什么必潮热?
2.发作有时的潮热,以何方治之?
3.脉但浮的盗汗以何方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