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急下与少阴之关系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53条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本条也是有争议的条文,以尤在泾为代表的注家认为“然必有实满之证,而后可下,不然则是阳明白虎汤证,宜清不宜下矣”。而以张隐庵为代表的注家认为“此病无白虎汤之渴证,无肠胃实之腑证,止发热汗出多者,病阳明之别气,非阳明之本气也”。反复研读之后,我还是赞同张隐庵的观点,他说:“夫胃之悍气合阳明而循行于经脉,其性熛悍滑疾,秉两火之热,故阳明病发热,则荣血之所生,泉之竭矣。汗多,则卫外之津液,熯其干矣。阳热甚而阴液亡,若不急下,独阳不生矣”,深以为然。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既然仲师只说阳明病,没有说痞满燥实,我们就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仲师。虽然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但阳明病有化热、化燥、湿化之不同,本条仅能看出化热,看不出化燥,所以尤在泾的观点有待商榷。其次,阳明病,法多汗,参182条:“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发热汗出是阳明病外证,阳明病汗出的表现除了手足濈然汗出、但头汗出以外,还有自汗出、大汗出、濈然汗出,但本条不是汗出,而是“汗多”,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张弛老师认为这是一种脱汗,类似于太阳病桂枝加附子汤证的漏汗,是热迫津液外亡,与普通的阳明病蒸蒸汗出截然不同,是汗出欲脱的一种状态。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因为表阳不固,所以加附子以固表。本条“发热汗多”是因为里热太盛,用白虎汤方力量不够,也根本来不及,需要釜底抽薪,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热除才能汗止,汗止才能津液回。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张弛老师认为,汗出也是一虚一实,阳虚大汗出用桂枝加附子汤,热实大汗出用大承气汤。所以“急下之”,并不是因为有燥屎结于阳明,大承气汤证可以不大便七八日乃至十余日之久,并没有说需要“急下之”,本条仅仅“发热汗多”就“急下之”,是害怕汗多亡阴,汗为心之液,发热汗多会伤及少阴心液,所以才急下存阴。以大承气汤治汗多,与利小便治腹泻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肠是为了降阳明之气,阳明气机肃降,汗自然就收敛了。汗多是阳明阖不住了,用大承气汤通肠就是恢复阳明主“阖”的功能。
宋版《伤寒论》可与不可篇之可下第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一法用小承气汤”,说明只要是能通大便,降了阳明气机,至于用的是什么方,其实不重要。
“三急下”大多与少阴有关,252条是阳明悍气上冲头颅,入脑,而“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用大承气汤急下之就是避免伤及少阴,254条虽然是“腹满痛”,肾主少腹,也与少阴有关,至于少阴篇的三急下,更是与少阴脱不了干系。
 
第254条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课前思考:
成无己认为:“发汗不解,邪热传入腑,而成腹满痛者,传之迅也,是须急下之”,热邪内传,燥屎内结,有这么快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