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待他人的意见?

 云天智苑WuMian 2022-02-19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兼具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社会属性是决定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标志因素。作为社会人,每个人无一例外地生活在社会里,无一例外地要与他人相处,包括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作为社会成员与他人共事、交友以及带有社会人共性的通常交往。因此,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有着或亲或疏、或近或远、或直接或有间接的关系,以及经常或不经常的相处或交往。从本质上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友好的、互助的、共享的和不友好的、对立的、非己即彼的利益关系。无论是友好关系的相处,还是不友好关系的博弈,人与人和谐相处或平衡相处都离不开“知己知彼”这一前提。唯有互相了解,人与人相处才可能和谐或者平衡。了解是理解的基础,更是取得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条件。可以说,世上所有事情的办理、所有问题的解决、所有学问的探究,无一不是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先导,本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信息对称的过程。毋庸置疑,“与他人相处”是每个人生活或人生中的首要事情。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人生发展的状况,甚至决定着其人品修养的层次和品位。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充分占有信息才赢得主动权。要“与他人相处”得协调有质量,除“知己”(自知)外,还必须在“知彼”上下功夫,尽可能多地知晓对方信息,客观了解对方的精神(心理)和物质层面的情况。

      了解一个人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好最智慧的方式之一就是“照单全收”听其意见。依笔者之见,“意见”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意见就是一个人发出的语言和文字的信息,即思想或情感的表达。狭义意见是指向对象(单个或多个)很明确的一种意识(对事物的看法)表达。从性质上说,无论是广义或狭义的“意见”,都可分三种类型,即建议性意见、纯告知性(不针对特指对象)意见、批评性意见。从情感上说,可分为友好的意见、中性的意见、不友好(包括有攻击性)的意见。客观地说,日常生活中,“意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每个人在充满“意见”的氛围(环境)中生活,无一例外。按惯常思维,人们习惯把“意见”一概归为“不友好”类。多有“你竟对有意见”、“我没有对不住的地方,你为什么对我有意见”之类的说法。甚至在征求意见时,竟然较普遍地存在“我没意见”的可笑说法。意见是一种表达,“我没意见”或“弃权”本身就是一种意见,现实世界中只有“没有不同意见”,不存在“没意见”之事。

        上述可知,“意见”的本质就是表达,是信息发布。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何种性质的“意见”,本质都是“坦露心声”,向他人发布自己的信息。从这一视角来说,他人的意见就是了解“他人”的最直接信息,他人发表意见时,就是了解“他人”的最好时机。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己知彼方为明智之人。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大首要的必修课——与自己相处和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就是要善于“活在自己心里”,即“慎独”和“善独”。 庄子认为,善于独处(与自己相处)方为至贵的人 。(庄子:“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人虽然有“群居”的生活属性,但离不开静心思考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滋养心灵的独处过程。人生不可避免也客观需要有独处的空间。善于接纳独处、享受静谧,在独处中走进自己内心深处、与心灵对话、感知自己、滋养自己、在自己内心安住,做到独而不孤、独而享静、静而善思,在慎独中审校人生、丰实人生、升华人生、领悟人生真谛,是一个人可贵的修养和境界。与己相处好是驾驭好与他人相处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独处”是人生必需用心修好的一门大学问。

        可以说,生活就是与他人相处和与自己相处的过程。除了善与自己相处外,与他人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人生的“成色”(成败或品位)。了解他人是与他人相处的首要内容。俗话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守护着自己的一份秘密。“知人”实质上犹如“侦察和反侦实”的过程,这就是相处中了解一个人的难点所在。破解这一难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静心倾听“意见”。 因为发表意见是一个人心里秘密的坦露、所思所想的晾晒、个人信息的发布,聆听意见就是在他人有意或无意打开“心里秘室”之门时“探视”其心里的“秘密”(隐含于意见的信息)。稍有智慧的思考就不难意识到:“他人意见”是人生的宝贵资源,以“中性”的心态倾听意见是了解他人的最好途径、最智慧的方式。一个漠视和抵触“他人意见”的人,莫过于别人向其亮出“自身秘密”时却闭眼拒视的愚笨之举。善于抓住时机“兼收并蓄”地听他人意见,方为一个人聪明与智慧之所在。

        对于他人意见,除了“愿听”外,还要“善听”。学会“用心过脑”辨识和处理“意见”,清醒地认别“他人意见”的情感性质——友好的、关爱的、中性的、不友好(攻击性)的,并善于从中“淘金拾贝”。无论那种性质的意见,都是人生得之不易的有用资源,都应认真对待。对于友好的、带有浓浓关爱情感的“意见”,应该用感恩之心待之,重在读懂其“情感价值”,感受其中的情(友情)和爱(慈爱),即使有不尽妥善之处,也是在爱的基础督的认识偏差,不应“以瑕掩玉”,漠视真情和“爱”的价值;对待中性的意见,应着重其中的“实用价值”,从“可用”和“启示”两方面客观地“为我所用”;对于不友好(或负向偏激)的意见,要重在其信息价值,从“釆集信息”(了解对方)的视角予以重视。此类信息的价值不应小觑。因为你和“不友好”者日常是较少或缺乏交流的,不易对其了解,当他(她)给你提意见时,就是釆取信息的难得机会,而且此时的信息是最真实的。从信息对称的障碍因素分析和情感控制角度来说,在中性情绪下的交流,双方都处于较清醒平静的状态,此时各方释放的信息是选择性和有所保留的,从而制约着信息的对称(最典型的例子是利益博弈谈判时的状态)。反之,在极端情绪(很友好或很不友好)状态下,人们的“清醒度”或理智会被过激的情绪所冲淡,对自身“秘密”保护的警惕意识会有所松懈,无意中会把“私秘信息仓库”的大门不设防地敞开,不保留的对外释放(发布)信息,因而此时的信息是最真实、最具有“暴露”性的。一个人在生气愤怒时或处于友好情感陶醉时,其所说的话是最不设防的,多许就是隐藏于心底平时(清醒时)不愿说、不敢说的秘密(此乃“冲动是魔鬼”之缘由所在)。据此可知,日常人们习惯对之反感的、抗拒的、怒对的不友好意见,正是帮助了解对方的最难得的真实信息。在对待“他人意见”尤其是“不友好意见”上,真正的智慧者并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被提意见”、“被教育或教训”上,而是聚焦于从各种“意见”中“淘金”上,善于在“意见”面前冷静思考,“舍他思己”(淡化或忽略提意见者,重在考虑自己应从“意见”中获取些什么有益的东西),理智地“淘取”自己当学可学的“精华”,收集有助于了解他人实情的“密秘”信息。反之,智慧的对立面就是置“他人意见”里珍贵的信息而不顾,而专注地纠结于提意见者(不管是善意或不善意)身上,往往甘于弃琼拾砾,舍本遂末,在貌似的“聪明”中做了实则很不聪明的事。

        现实生活中,聪明常戴着“伪装”的面具与人们“嬉戏”。但愿在对待“他人意见”之上,有更多的人能善识“假聪明”,唤醒真聪明,彰显真明白真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