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胃气存津液—解锁伤寒论的密钥,陈修园这句话饱含深意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2-02-19

临床越久,对胃气的认识越深入,就越能理解陈修园这六个字高度精炼了仲景的精神。

当学习伤寒论开始屡投屡中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医术不得了,实际上这是仲景的医术,还不是自己的医术,当临床投药开始不中的时候,这时候实际上自己的医术开始增长了,这句话有点绕。

各位可以思考下,刚开始临床的时候,是不是接诊的都是一些简单的疾病,一个小年轻刚上临床,也就是治个小感冒吧,没有人敢找你治疗什么重症吧,而恰恰仲景伤寒论治感冒,那叫一个快,稳准狠,只要看准了,一投即中,一般很多案例甚至2剂药之内就会康复,这时候是不是感觉,自己的医术似乎可以藐视天下大医?

等过个2-3年,你的医术见长,名声也有了一些,渐渐地就会遇到一些困难的病例,这时候是不是投药有时候中,有时候不中?等你开始遇到屡投不中的案例时,你医术增长的关键点来了,如果这时候刚好看到陈修园这句话,逐步就会开始领悟仲景整个伤寒论的架构,会考虑每个方剂仲景立方的本意,等真正明白胃气的重要性的时候,就差不多临床十年了。

举个例子,同样是感冒,你会发现有的病人一投即中,甚至你可以把药开到一剂,把握度已经完全在自己把控之内,一剂之内必好,而有的病人,诊断没有问题,但是投药就是效果很差,即便你注意到了病人体虚,调整了用药,可是效果还是达不到。为什么?无他,胃气太差。

这个问题在慢性疾病中的反应特征更加明显,比如乙肝患者的身体恢复,这类群体的用药效果普遍比其他人群差好几倍,普遍的存在:胃气弱,伤津少气,身体温热极度恶寒,乙肝携带者是有抗体的,说明身体免疫系统是可以识别乙肝病毒的,也就是说身体是可以杀死乙肝病毒,为何乙肝病人很不容易康复?

胃气太差,津液还被病毒产生的热烧掉一部分,自身维持运转都困难,怎么发起剿灭病毒的战争?这就像抗日战争一样,一个农业国家的生产力,无力抵抗工业国家的侵略,而身体的生产基础是胃,胃为后天之本,你无论怎么做,身体生产不出来足够的原料,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

是不是完全符合陈修园说的“保胃气存津液”的道理,当临床十年以后,就会明白,辩证完全正确,用药不效的时候,需要架桥,而架桥的第一步,是保证你这个施工有足够调用的材料,就是病人的胃可以生产足够你使用的原料。然后你修桥铺路,打通进攻病灶的通道,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这一切都具备了,再开始进攻,是各个击破呢,还是来个十面埋伏,这就看当时病人的情况了。

当医术进展到这一步的时候,就开始游刃有余了,很多疑难杂症都会找到破解的办法,问题再复杂,都可以将问题分割,变成无数个小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很多看似康复无望的疾病,也会得到很好的恢复。

临床实践越久,对胃气的理解越深,对身体的奥妙越熟悉,很多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错!当逐步感受到身体运行的奥妙后,病人就是会照着书本生病,照着书本好,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有原因的,当伤寒论练到一定火候,病人生病完全跳不出仲景的手掌心,让你怎么病你就得怎么病,让你怎么好你就得怎么好?这一点感触颇深,仲景让人高山仰止!

中医基本是这样治病的,前篇文章说了饮食对胃的伤害,胃的重要性决定着你生病后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甚至决定着是否可以康复。胃气一绝,人就没了,不是说当时就没了,而是说这个人就救不了了。

仲景正本伤寒论设计,都在围绕保胃气存津液而立方用药,将整个伤寒论作为框架来分析,这个特征就更加明显,依次为主线,可以将整本伤寒论串联起来,这是一个清晰的脉络。

胃气如此重要,为何还要轻易伤害自己的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