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认知觉醒》才知道,真正改变人生的不是自律,而是认知

 猎户ywysh4sdge 2022-02-19
来源|清醒散记(qingxing-sanji)

图片

01

听过一句话:“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律仿佛成为人们积极向上的标签,如果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一定是自律的程度不够。

朋友圈就是众多自律者聚集的平台,有朋友还编了段子:“看朋友圈,只能中午看,因为早晚你会被内卷死。”

虽是段子,但却是真实存在。

因为早晚一打开朋友圈,扑面而来是各种各样的自律,满屏都是“真正的强者,来源于自律”、“越自律,越幸运”、“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感觉朋友圈里的人,都在铆足一股劲跟凌晨四点的街道说早安和半夜十二点的星光说晚安,只有那些不自律的人,在放纵自己。

说实话,关于“自律即自由”这样的话,我也听过无数遍,甚至在当下就能够做出很多很多的规划,立下不少flag,可坚持不了多久,就频频被打脸。

一边想着自律改变生活,一边又满怀罪恶感的放纵自己,自由即自由也在坚持和行动中,变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自律的人一定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直到我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才知道:真正改变人生的不是自律,而是认知

02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在36岁之前,是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状态“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的“三无人员”。

直到36岁那年,由于认知影响了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才开始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

图片


一个人如果真正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的成长路径,那就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方法。

此后,作者从迷茫到清晰,慢慢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秘密,在帮助自己走出成长困惑的同时,也帮助到许多人解答了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渴望成长的人。

这本是好友推荐我阅读的,一开始只是当做写作的工具书阅读,可是当我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一系列操作都是拖泥带水,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到“这本书适合希望所有成长的人阅读,特别是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等。”

如果你目前的状态也是这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知觉醒吧,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3

许多小伙伴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明明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转身却掏出了手机;;

明明知道跑步对身体有益,但跑了两天却没有下文;

明明知道手中的工作很重要,但是打开电脑却被网页给吸引过去

为什么自律这么难是的,难就对了。

因为我们是受大脑控制的高级动物,大多数时间都在为自己思考,所以造成了享乐在先,吃苦在后的状态。

关于大脑,书中也做了相应的解释,我们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立足,完全仰仗智慧的大脑。

从起源变迁至今,我们的大脑已经经过数亿年进化,从进化过程中来看,大脑支配着我们的生活。

约3.6亿年前,爬行动物的出现,为了适应陆地生活演化成了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很简单,就是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强烈的反应。

到了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为提升生存优势,进化出了情绪脑。

直到距今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从而在大脑的新区域形成了有独自理智的理智脑。

从时间长短来看,本能脑年代久远,理智脑相对古老,理智脑非常年轻。

所以在高低分权衡之下,理智脑虽然比本能脑和情绪脑高级,但是他的力量实在太弱小了。

这就为什么,我们想做的事迟迟不能有一个很好的持续下去,也没能坚持自己的初衷。

因为理智脑的控制能力较弱,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决策往往都是本能脑和情绪脑来操纵。

就如我们常见的“趋易避难、急于求成、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都是天性使然。

图片

04

习惯难以改变,若想从中逃离出来,靠的不是简单的自制力,而是通过各种知识的注入,盘活大脑圈层的认知。

叔本华说:“认知本身是没有痛苦的,所以,认知在我们的意识中越占据主导的地位,我们就越感觉到幸福。” 

谈起认知,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怎么说呢?就好比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对翅膀,但却没有意识到它能够使自己飞起来,如果元认知被唤醒,则能帮助自己展开翅膀,在混沌中飞起来。

书中讲到,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听起来很高级,说白了就是自我反思和反馈。

图片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着清醒,从不同唯度、广度去分辨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坚持时,是否能够借着外力辅助前行时,那么下一步就知道怎么做了。

读完这本书,我也在一边反思,一边践行着以下几点:

第一,刻意练习专注是关键。

不知你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手中有工作任务,脑袋里却想着如何去跟领导汇报结果;吃饭的时候,嘴巴在动,心里却担忧着如何与他人处理好关系;跑步的时候,还要争夺时间听一听音频。

有人说,这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发挥更大的工作效率,但书里却说这是分心的表现,没有专注,会使我们徒增许多烦恼。

就是我们所说的走神,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候,就是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

所以,要开启一段有明确目标的极度专注是重要的,不仅要学习深度沉浸式专注,还要刻意练习专注。

我在一个写作班上课时,老师所讲的每一个模块都是让学员能够刻意练习,从而达到运用自如,刻意练习也是,一件事情反复多做几遍,就可以做到了。

第二,选择在舒适区边缘学习。

时下,舒适区好像成为大家都想逃离的地方,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书中提出的“舒适区边缘”,事实上就是难以匹配的意思。

一个人不能长期处于打鸡血状态,也不能处于松散状态。做一件事情,有成就感又有挑战性,这是进步最快的。

所以,不太难也不太容易,在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刚开始跑步时,第一天就跑一个小时,很累,坚持不到一个周就放弃了;后来朋友说你要调整一下“战术”,如果一个小时太长,你可以调整到自己能够接受的时间长度,这样既达到了运动效果,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突破极限。

听了好友的话来调整,果然变得不一样了。

第三,想清楚,缩小目标,行动起来。

读过很多书,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不能过好这一生,这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真实写照。

在书里,作者也说到“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简单来说就是想清楚自己要去做什么了,就会主动去实践。

如何行动起来,作者也分享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写起来”,说真的,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感受到方法的好用。

我在工作中,习惯给自己列出一个计划,每完成一项就相应的打勾,一开始觉得这样的清单式会影响工作进程,但没有想到这样列清单,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所以写下来的好处就是大方向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缩小目标,则是将目标定义清晰,比如每周要写3篇文章,可以缩小为每天写300字的小短文,这样每天的目标完成了,还感觉不到负担,又看到写出来的结果。

在一点点行动中,看到结果总比想着先看到结果再行动来得更加直接。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场景可以用来置换,关键是掌握方法之后,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绞尽脑汁想要做成一件事前,不妨先思考一番,然后加紧行动起来,作者也说“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图片


05
写在最后。

没有哪个人的成功都是幸运的,他们只不过是在改变自己认知的同时加以实践行动。

其实,我们都是聪明人,懂得学习成长的方法也很多,挑选适合自己和触动自己的,锁定目标,然后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起前行。

图片

作者简介

米醒醒,心理学爱好者,愿用笔尖文字,与你温暖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