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技巧:踝关节骨折这样规划手术,暴露好并发症少!

 阮朝阳的图书馆 2022-02-21

处理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后踝是必要的,以获得良好的功能结果。通过CT扫描的轴位图进行术前规划,有助于决定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入路和手术体位。根据后踝骨折的解剖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个指导方针,以方便决策,哪一种入路似乎提供了最好的暴露和最少的并发症。


01
术前计划:CT很重要

正确的术前计划是取得良好结果的必要条件。常规做X片踝穴位(内旋20°的前后位)、前后位和侧位,但CT扫描(轴位)是必须的,因为一些后侧骨折可能被忽略。Donohoe等证实,术前CT扫描改变了52%的骨折确诊,改变了44%的手术入路和患者体位。Palmanovich等发现,通过CT检查以前的X片,主要手术指征也发生改变。

在CT轴位图上将踝关节分为4个区域(图1):

A .后踝(A1-A2-A3) 

B.内踝

C.外踝

D. Chaput和/或Wagstafe碎片(仰卧位)

图片

图1 踝关节CT轴向视图示意图。

骨折线将后内踝(A)分为三种类型:A1后外侧,A2后内侧,A3后外侧和后内侧。

Assal和Dalmau Pastor比较了3种不同入路后平台暴露的百分比:后外侧、后内侧和改良后中入路。后外侧入路可观察到40%的表面。从后内侧入路可看到64%的平台,而改良后中入路可看到91%的平台。Meulenkamp等证实,采用改良后中入路可暴露99%的后平台。


02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入路。一般先管理后踝。如果发生劈裂骨折,首先必须清除后内侧碎片,游离骨膜并固定,然后从单一改良后中入路取出后外侧碎片。折中方案是后外侧时,可采用相同的后外侧入路固定腓骨。如需内侧入路,可采用同样俯卧位。

对于Wagstaffe 或Chaput型骨折,如果前部分不能从后侧处理,我们建议采用仰卧位手术。作为一个有用的指导方针,我们根据骨折类型建议了不同的入路(图2)。

图片

图2 基于出现的骨折类型给出入路建议。


03
手术方法
后外侧入路(PL)

患者俯卧位,同侧髋关节下有肿块,在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充气止血带用于防止出血。外踝后缘与跟腱外侧之间做皮肤切口。腓肠神经从跟腱内侧向外侧延伸,并穿过跟腱外侧,在其跟骨止点的近端平均为9.83厘米腓肠神经的解剖结构是多变的。为了避免神经损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必须识别和保护神经。筋膜切开术后,剥离腓肌腱和拇长屈肌。现在,后平台的侧面暴露出来了。固定后外踝时,腓肌腱向外侧缩回,拇长屈肌向内侧缩回。固定腓骨时,腓肌腱向内侧缩回(图3)。

图片

图3 后外侧入路:解剖注意事项。

(A)外踝后缘与跟腱外侧之间做皮肤切口。

(B)确定腓腱筋膜和腓肠神经。

(C)剥离:内侧的幻觉长屈肌、腓神经肌腱和外侧腓肠神经。后外侧碎片临时固定。

(D)使用螺钉和支撑板固定踝后外侧碎片。

(E)固定后外侧踝骨碎片和腓骨。

(F)后外踝碎片和外踝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的术后x线片。

(G)对同一例内侧入路患者,我们用2颗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内踝。

后中入路(PM)

患者取俯卧位,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下,沿胫骨后肌腱切开。切开肌腱鞘后,向外侧缩回指长屈肌,保护神经血管束,胫骨后肌腱被活动并向内侧半脱位,使64%的后平台可见。如果合并内踝骨折,皮肤切口向远端延伸,胫后肌腱(TP)和拇长屈肌向外侧缩回。将骨折暴露、清创并固定(图4)。

图片

图4 后中入路,解剖注意事项。

(A)沿着胫骨后肌腱切开。

(B)指长屈肌向外侧缩回,保护神经血管束。

(C)用支撑钢板和拉力螺钉切开复位和内固定踝后内侧碎片。

改良后中入路(MPM)

患者取俯卧位,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下,皮肤切口在跟腱内侧1cm处,约10cm长。跟腱、拇长屈肌、跟腱和腹部肌向外侧缩回。将神经血管束剥离并向内侧移动,显露胫骨后平台91%从这一侧进行后内侧和后外侧骨折的钢板固定。如果存在内踝骨折,皮肤切口向远端延伸,TP、指长屈肌、神经血管束和拇长屈肌向外侧缩回,使内踝清晰可见(图5)。

图片

图5 改良后中入路,解剖注意事项。

(A)内踝和跟腱之间的皮肤切口。神经血管束向内侧移动,拇长屈肌向外侧移动。

(B)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内侧踝骨碎片并显示后外侧踝骨碎片。

(C)固定后内侧踝骨碎片后,固定后外侧踝骨碎片。

(D)透视显示后内侧踝骨碎片、后外侧踝骨碎片和腓骨精确复位。伴有内踝骨折。

(E)相同入路(改良后中入路);TP、指长屈肌、神经血管束和拇长屈肌向外侧缩回。

(F)用钳子复位内踝。

(G)透视显示内踝复位。

(H)透视显示内踝骨折的张力带。

内侧入路(medial)

患者取俯卧位。虽然俯卧位会使内踝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更具挑战性,但内踝通常是较容易复位和固定的。做一个4- 5厘米长的皮肤切口。注意不要损伤前回缩的隐静脉。骨折部位应清除骨膜和血肿。在获得关节面解剖复位后进行内踝内固定(图6)。

图片

图6 内侧入路,解剖注意事项。

(A)做一个5厘米皮肤切口(俯卧位)。

(B)用钳子复位内踝。

(C)内踝骨折张力带治疗。

(D)后外踝切开复位内固定。

(E)术后x线片。

前外侧入路

病人取仰卧位。沿腓骨前缘行前外侧切口。腓浅神经剥离并向外侧缩回,腓三肌肌腱向内侧缩回。这个切口可以很好地显示Chaput结节和腓骨前内侧(Wagstaffe碎片)。

图片

图7 前外侧入路,解剖注意事项。

(A)沿腓骨前缘的前外侧皮肤切口。腓浅神经外侧缩回。

(B) Chaput骨折的识别。

(C)解剖复位。

(D)正位螺钉固定。

(E)术后踝穴x线片。


04
术后

由于足底屈曲时肌腱回缩,需要使用非负重夹板保护骨折2周。鼓励患者早期活动,6周时可以部分负重。可以在8周时完全负重。


05
要点
  • 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后外侧骨折和大部分腓骨骨折时是有用的。

  • 改良后中入路可使90%以上的后踝可见。

  • 当胫骨或腓骨前路有损伤时,应采用仰卧位。

参考文献:Arrondo GM, Joannas G. Complex Ankle Fractures: Practical Approach for Surgical Treatment. Foot Ankle Clin. 2020 Dec;25(4):587-59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