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常用“自嗨式”沟通还是“开放式”沟通?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02-22


01 有一种沟通方式叫“自嗨”

有一次,有个能力还不错的下属,做了两年同样的岗位,有些疲态了,我准备将他调换到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岗位。

结果在这次沟通中,我敞开来谈,从大道理说到小道理,从公司宏观发展说到个人规划,讲了半个多小时,最后问他有什么想法,这个员工仅仅挤出了这句话:“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

此时,我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是这次沟通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这里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

这种“自嗨式讲大道理”的模式,表面上看似能说会道,但沟通效果很差,在我们身边,从父母到老师,再到老板,比比皆是,说的人越说越嗨,听的人不是走神就是只能频频点头,当沟通结束了,你并不知道对方听进去了多少。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我们明白夸夸其谈并不好,但是往往一到自己熟悉的话题时,就会情不自禁。

02 沟通中的乔哈里窗

自嗨式沟通都有个特点,就是这个话题往往是“自己知道,对方不知道的东西”。不少家长都有“陪娃写作业”的痛苦经历,这时候,家长总会觉得孩子的智商不及自己当年的智商,最终产生了暴躁情绪,因为这类沟通不是“开放式”的。

我们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去评估过:当前的沟通到底是在哪个层面上?如果我们只在某一个层面上沟通,就不具备开放性,这里要先引入一个非常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叫做“乔哈里视窗”理论,这个而理论提到了沟通的 4 个层面(象限)。


乔哈里视窗

你可能一看这张图就会恍然大悟,从沟通中两个人的关系上看,存在 4 个沟通象限,我们并没有注意我们是在哪一个象限上沟通,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推动沟通象限的改变。

03 不断消除盲区

一个好的沟通应从哪里入手呢?是确认“公开象限”,与对方同步信息,一般是确认可以看到的事实,例如下属 A 过了 deadline 还没有提交任务成果,这是不可否认的公开事实。

第二步就重要了,需要移到“盲点象限”来沟通,尽快搞清楚我不知道的信息,例如上例中,对于没完成任务的下属 A ,一种方式就是上来就劈头盖脸地骂:“你做事能不能上心点,上次的任务也是迟交!”,另一种方式就是先澄清自己的盲点,可以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对方说父亲病重进了 ICU,自己几天几夜没睡,这时,你至少会庆幸,没有一上来就采用第一种方式。

当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减少自己的盲区后,就可以进入“隐私象限”跟对方沟通,根据对方的需要,把自己知道且对方也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分享,这样有的放矢就不会变成空讲大道理。

当前面几个步骤都进行得差不多了,证明双方的沟通已经进入比较信任的状态,就可以进入最后的“未知象限”,去探索双方都未知的信息,在这个沟通象限中,往往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乔哈里窗在沟通中的应用

总结起来,以上的所有的步骤,不外乎是逐步遍历每个沟通象限,把盲区信息推向公开信息。

04 扩大共识是沟通的目标

当大部分信息都被沟通双方所知,并不等于形成共识,特别是此时一旦沟通变成了领导的“一言谈”,共识就不容易形成。

如何避免沟通变成“一言谈”?有三个小技巧:

一是要拆解自己的观点。例如你的方案如果由 3 个要点组成,那么每谈完一个要点,就要让对方回应,当确认形成共识后再继续,这样就不会由于信息量太大,导致对方无法消化。

二是要启发对方的思考。故意露出一些破绽,例如,新岗位需要一些你还不太熟悉的技能,你有什么计划?哪怕我已有答案了,也要让对方思考,从而形成共识,发现更多的可能。

三是要多说“我们”。这点很重要,经济学课中有一个案例我印象很深:火车喷出火星烧着在铁路边的亚麻,导致农民损失,农民坚持铁路公司要赔偿,铁路公司说农民的亚麻放的不是地方,你是法官你怎么判?这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铁路公司和农民都是一个人会怎么处理,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考虑的就是:铁路公司+农民总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解决方案就变得很简单:就是农民把亚麻放得离铁路远一点。所以沟通中多谈“我们”,不断提醒目标是将“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共识也就容易形成。

we > me+you

05 开放式沟通,是一个习惯的养成

在以往的沟通中,我们总会有一些高光时刻,那一刻双方碰撞出了火花,形成了非凡的进展,但我们总觉得这种时刻是可遇而不可求,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成功的沟通不过是碰巧把乔哈里窗的 4 个象限走了一遍,最终形成共识!

如果你在一次沟通后,并没有比沟通前收获更多的共识,那么这个沟通就是不成功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养成开放式的沟通习惯:

1、沟通前:通过罗列自己不知道的盲区进行强准备
2、沟通中:把乔哈里窗的 4 个象限过一遍,在消除双方盲区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共识的形成
3、沟通后:复盘达成的共识,为后续达成更多的共识做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