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方“桂枝加附子汤”新用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2-22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 由桂枝汤加附子组成,原方主治太阳病,误汗伤阳、汗漏不止。桂枝汤为仲景和法第一方,又为太阳中风营卫不和的主方,桂枝加附子汤除具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表里)外,更兼扶阳补火之力
图片

自汗、漏汗

图片


患者刘某,男,26岁,体态微胖,曾因某夏天贪凉久呆于空调屋达数月,此后出现自汗不止,易感冒,后背发凉,阵阵恶风,他自己的话比别人都怕冷,纳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予桂枝附子汤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5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2g,制附子(先煎)15g,桑叶3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黄芪30g,白术15g,生姜10g,细辛6g。5剂后患者汗出恶风症状大为好转,继服10剂痊愈。
 
按:本例患者汗漏不止,畏风,恶寒,属汗出日久导致阳虚,阳虚进一步加重卫表不固,正如《临证指南·汗》谓“阳虚自汗”也,辨证营卫失调、阳虚不固,正与桂枝加附子汤病机契合,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制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桑叶性味甘寒,《神农本草经》载其“除寒热,出汗”,清初名医傅青主誉之为“收汗之妙品”。龙骨、牡蛎调和阴阳、潜镇摄纳,共桑叶加强敛汗之力,黄芪、白术益气固表,细辛加强助阳之力。全方共奏助阳止汗之功。
图片

顽固性湿疹

图片



患者薛某,女,63岁,患慢性湿疹10余年,以腹部、双下肢大片皮疹为主,伴瘙痒无度,数年间服汤剂无数,症状鲜有好转,近2年靠服抗过敏药维持,最近抗过敏药也较差,以皮肤皮疹伴重度瘙痒为主,苦不堪言,再次寻求草药治疗,已服他医7剂不效,余查处方仍是一派清热解毒利湿之剂,追问病史,患者极度怕冷伴自汗,常常颜面周身大汗淋漓,口中和,二便调,舌淡苔白略水滑,脉沉细,予桂枝加附子汤合苓桂剂化裁,处方如下:桂枝15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15g,制附子(先煎)15g,茯苓30g,白术15g,乌梢蛇12g,防风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黄芪3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甘草12g。7剂后怕冷出汗、瘙痒都大为好转,继服14剂已无怕冷出汗,瘙痒止,湿疹基本痊愈。
 
按:湿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常表现为多形性皮疹,按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初期常以湿热多见,但该患者病程已久,且屡用清热解毒之品,已阳气大伤,详问病史,患者极度怕冷且冷汗淋漓,结合舌脉,辨证阳虚水泛、营卫失和,拟桂枝加附子汤使阳复表和,固阳以摄阴,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湿,乌梢蛇、防风、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且取风药胜湿之义,黄芪益气固表,巴戟天、淫羊藿增强助阳之力,辨证用药准确,所以患者瘙痒无度的顽固性湿疹,才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图片

鼻炎

图片



患者王某,男,51岁,每年于春季发作打喷嚏、流清涕,伴鼻痒,眼睛痒,今年症状明显加重,清涕连绵不断,遇寒更甚,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予服孟鲁斯特、西替利嗪,每日各1片,症状改善不明显,特来寻求中医治疗,伴随症:面色不华,纳差,倦怠乏力,畏寒,常自汗出,舌淡苔白,舌体胖,脉浮缓,予桂枝加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如下:桂枝15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2g,制附子(先煎)15g,苍耳子15g,辛夷花12g,茯苓30g,苍术15g,细辛6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乌梅15g,蝉蜕15g,生姜15g。5剂后鼻痒、流清涕、自汗、畏寒都明显好转,继服10剂善后。

按: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医方考》中说:“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我认为清涕连绵不断也可以看作是“遂漏不止”的一种延伸,本案伴遇寒更甚,畏寒自汗,舌淡苔白脉缓,辨证属脾肺阳虚,营卫不和,寒湿阻滞,鼻窍不利。附子主一身之阳气,桂枝加附子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佐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苍耳子、辛夷花散 风通窍,茯苓、苍术健脾祛湿,乌梅、蝉蜕有“脱敏煎”之义,细辛助阳散寒,共奏温补脾肺,扶助元阳,调和营卫,温化寒湿,通鼻窍散阴霾敛涕液之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