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关联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 樊然然 刘玉宁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2-22

中医学

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关联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樊然然 

目的探索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统计导师辨证论治IgA肾病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以探讨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自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刘玉宁教授门诊或肾病科病房经肾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其中于门诊治疗的患者55例)。收集80例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本虚证分为气虚、阴虚和气阴两虚证,标实证分为湿热、血瘀、肝郁、热毒、微积和痰浊证,探索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中医证候与牛津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对55例门诊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实验室疗效指标改变进行对比统计及疗效判定,并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对55例患者的264张中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辨证论治疗效及经验,探讨牛津病理分型与辨证论治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


本虚证以气虚证最常见,为53例(62.9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3例(32.26%),阴虚证最少为4例(4.84%);标实证以湿热证和血瘀证最多,均为68例(95.169%),其次为肝郁证59例(73.75%),热毒证47例(58.759%),微积证39例(48.75%),痰浊证最少为30例(37.5%)。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呈阴虚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高血压发病率呈气虚证<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不同本虚证的病理M1、S1发生率及牛津病理总积分存在差异(P<0.05),M1、S1发生率及牛津病理总积分呈阴虚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痰浊证与病理M分型存在相关性,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浊证、热毒证和微积证与病理S分型存在相关性,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浊证、肝郁证和微积证与病理T分型存在相关性。55例门诊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中医症状改善显效者占29%,有效者占71%;疗效判定总有效率89.09%,其中完全缓解8入。统计264张处方,共出现中药品种145种。


其中

柴胡、黄芪、黄芩、鱼腥草、川芎、土茯苓、郁金、川牛膝、薏苡仁在处方中出现频率>2/3,是刘玉宁教授治疗IgA肾病的高频核心药物。将145种药物进行功效归类,主要分布在补虚、理气、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和破血消癥几个方面。

结论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气虚证和阴虚证临床及病理表现轻;气阴两虚证临床及病理表现重。

刘玉宁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有较好疗效,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补虚、疏肝理气、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破血消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