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得到升华! 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关于振兴诗词散曲的出路 冲破平仄拘谨 复归大众化本色 作者:汪正章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从春秋时代所编集的《诗经》以来,即为诗歌发展的通俗化、大众化奠定了厚实基础。 在古代,诗歌一开始就是提供歌唱的,并且大多以民歌为主,要求以简朴凝练的通俗言词、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歌发展至唐代,直蹿巅峰。宋代则以词著称,其实词只是诗歌的一种变换形式,古代词也是合乐歌唱的,所以唐、五代称之为曲、杂曲、曲子词,另有诗余、乐章等别称。词须按词牌(即曲调名)填词。所谓词牌调名,是指填词时须按照的文字、声律、音韵、结构的固定程式而已。元代则以散曲著称,散曲也是诗歌的一种变换形式,当初属于市井俚俗歌曲。散曲可分为散套和小令两类;带过曲也属小令的一种。所有散曲的宫调曲牌都由一支或若干支曲调组成,以供歌唱。 总之,所有诗歌一一包括格律诗、词和散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一开始都是配合歌唱的,也是大众并且比较自由的。然后,当文人墨客深度介入而使诗歌格律化之后,这就约束了诗、词、散曲创作的自由度!甚至趋于贵族化了! 所谓格律,乃是一种创作诗歌、韵文所规定的格式和韵律,包括平仄、押韵以及对仗、结构和字行、字数等。古典格律诗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和散曲都规定了作为曲调名的词牌、曲牌,并要求每调的字数、句式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一定的规格。 平仄是指古汉语的发音声调:平指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声;仄指汉语中的上、去、入三声。创作诗、词、散曲,文人墨客人为地要求平仄搭配须有固定程式,例如“平平仄仄平”之类,以便歌唱合乐、抑扬顿挫地悦耳动听。 实际上,诗歌创作一旦受平仄声调拘谨,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逼迫作家须绞尽脑汁,耗费许多精力地去琢磨用词用语的平仄搭配,这就阻断了诗人形象思维的自由发挥!因而早在唐诗兴盛之前的南朝,梁代的权威诗歌评论家钟嵘就在其权威的《诗品序》中,明确抵制诗歌创作中关于平仄声律的规定!大力提倡“风力”与“丹采”相结合,强调诗歌语言和语调的自然,反对用典和人为的声律定格!反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倾向而要求诗须有“滋味”。其振聋发聩的名言是:“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 然而,钟嵘等有识之士尚未能阻抑平仄声律的盛行,这与封建王朝的科举取仕制度密切相关。例如唐朝的科举考试规定:除了主考“对策”之外,还加考“格律诗创作”,旨在倡导和推动格律诗的兴盛,这正是敦促唐代格律诗高度盛行、发达的动因所在。纵然如此,却仍有不惜个人仕途命运而勇于抵制诗歌平仄格律化的猛士,时有出现。如唐朝开元年间,以擅长田园隐逸诗著称的诗人祖咏,在参加科举考试时,面对文题《终南望余雪》且规定必须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祖咏应试仅仅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样的四句就交卷了。这显然违反了格律诗有关平仄、押韵、对仗、结构和字数的规格要求!但主考官经细品发现:此诗虽仅短短四句不合格律常规的“歪诗”,却表现了雨后天气放晴、陡增透明亮度的实情,且又表现了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真实感受,生动写出了残雪场景的真情实况。有鉴于此,祖咏终于被破格录取而荣登开元进士榜。这件轰动朝野的特大新闻,也就载入史册,而成为中国文学史、诗歌发展史上长久传扬的美谈。 仅此“美谈”足以证明:正是封建王朝采用科举格律诗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诱导天下文人争相学习和创作格律诗而使之盛行天下。纵然如此,唐代仍有相当一部分杰出诗人挺身而出,创作众多抵制格律诗风潮的“抝体诗”!诸如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等等,都不例外,以致清代王轩在《声调谱序》中也不得不认可:“韩(愈)、孟(郊)崛起,仿李(白)、杜(甫)抝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诚然,著名的杰出诗人们,既要顺应封建王朝崇尚格律诗的大潮流;却又执抝地创作“抝体诗”,以示对格律诗风有所抵牾的反潮流心态。这正是诗人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存有矛盾的反应;也正是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总之,自古以来,提倡格律诗与抵制格律诗的文艺现象一直长期存在。格律诗派依仗朝廷王权的科举取仕制而助长;反格律派乃呼应人民大众的审美诉求。 正由于格律诗派长期脱离民众、不接地气,这就导致格律诗派的诗、词、散曲皆渐渐丧失了民间喜闻乐听的歌唱功能,以致越来越纯粹诗质化了!从而只能单纯阅读而不再能歌唱!既然如此,那就理应按诗的标准来要求和看待,而不可再以歌曲的标准进行评判!那就务必重视诗、词、散曲的纯粹诗化的艺术特性:叙事需真切、生动,尤以蕴含哲理为佳;抒情务必具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动情的感染力;写景应生动描摹风光景色;表现人物更须体现个性化的形象特征。其实诗质的最高境界是创作“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并不屑于那些绞尽脑汁地拼凑平仄声律,而内容则虚泛或平淡乏味的假、小、空式的格律赝品! 为切实振兴诗、词、散曲创作,那就必须强调他们原本具有的口语化、大众化的通俗浅显本色,以避免诗、词、散曲创作贵族化地仅限于专业作家狭小的小圈子,以致堕为专业作家们独享其乐的文艺专利品!试问:诗、词、散曲创作是专供一帮专业作家内部交流、自娱自乐的呢,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作为专业作家们的精神玩具并用来炫耀平仄搭配技巧的吗?然而,单纯技巧并不是艺术! 其实,评价诗、词、散曲作品,首先是他们的思想深度,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传统的诗、词、散曲形式与新时代现实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诗、词、散曲创作应有的追求。反之,如果仅仅片面追求诗、词、散曲的平仄搭配框架,那末其越来越脱离民众、越来越衰微没落的运势必不可免!那就别指望诗、词、散曲振兴崛起而成为人民大众普遍赏识的艺术珍品! 也正有鉴于此,所以早在清朝末期就掀起了文学革命及其诗界革命!1899年12月,梁启超在《汗漫录》中疾呼:“支那(引用古代印度和古希腊罗马对中国的称呼)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严正指出中国传统诗歌因严重脱离民众,以致钻进了死胡同的实际情况!已到了非进行诗界革命不可的地步!为此,梁启超呼吁诗界革命之要义在于,“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诗。”唯此方有望促使中国诗歌既保存传统风格,而又摆脱平仄缰锁以致趋于创新!以起到挽救中国传统诗歌而再振兴、再崛起的伟大作用!其时有黄遵宪、夏曾佑、谭嗣同、康有为、丘逢甲、蒋智由、金天羽等一批有识之士蜂起进行诗界开拓。尤以黄遵宪的成就最为显著突出,一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他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诗歌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从而开拓了“新派诗”!其新诗形式多变化,语言趋于通俗明畅而大众化。 诚然,诗界必须革命!这是因为古体诗、词、散曲的平仄格律的定式,太严重地局限了诗人们的创作思维而难以挥写自如的缘故;那些着力于拼凑平仄格律而缺乏诗意的直白乃至标语口号,只能令读者厌烦,实在引不起任何欣赏情趣!纵有优质佳作,也难能雅俗共赏,更难能效法创作。 无可否认,诗界革命确实打开了诗人们的艺术眼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容得诗人们尽情地抒发情感,无拘无束的叙事写景状物,这无疑大大促进了诗、词、散曲的崛起和复兴。 至今,仍有一些作家学者进一步力倡古典诗歌自由化。例如丁芒先生主张写散曲可以“自度曲”,这也就摆脱了平仄格律的束缚而促使散曲创作恢复归返民间、恢复归返大众化、通俗化的原点!因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好评。但若其完全摆脱散曲的结构形式而导致散文化倾向则不能令人赞许。 然而,我认为采用中国传统诗、词、散曲的创作,既需进行改革,又需保存其久已固定的艺术形式。不妨在创作中仍保留传统诗、词、散曲原有的字数、句数、行数以及原先的词牌、曲牌等结构形式。只是由于传统的诗、词、散曲已丧失了平仄定式定调进行歌唱的功能,因而,实无必要再苛求平仄声调固定程式的俗套!如此“旧瓶装新酒”才有望既保障诗、词、散曲的形式得以保留并传承永久,却又能促使这些艺术形式起到为新时代内容服务而再振兴、再推广的作用! 诗界不仅不应该歧视诗、词、散曲的“抝体”作品,相反应予包容、提倡和推广。毛泽东诗词中那些违反平仄格律的抝体作品岂不仍受推崇吗? 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无论诗、词、散曲,是“新派诗”还是“自由诗”,只要能反映新时代的新生活,又能激发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那就是优质艺术品!诗界应大胆冲破平仄声调定式等禁锢创作思维的陈旧框架,面向大众化、通俗化才是艺术创作的光明坦途!振兴诗、词、散曲的突破口正在于此! 如果依旧死守古体诗、词、散曲平仄声调固定程式的束缚,不仅少有人欣赏,就连创作队伍也只得仅限于专业人员小圈子中而难能扩大,恐怕还将后继乏人!别说文学青年少有人敢于冒失地尝试仿写,就连大学中文系师生,能有几人会提笔畅写!寥无几人耳!这番守旧地坚持平仄旧框定式者,岂不自毁事业?而今,为振兴诗、词、散曲的创作,应及时着手改革,大胆冲破平仄固定程式的缰锁!大力复归大众化的本色!别无出路! 当然,愚见未必尽妥,但求在学术争鸣中略吱一声,以引发诗界正视、研讨,仅此足矣。 附言:笔者系沧州师院退休教授。 ![]() 《赣雩文艺》:传播正能量、文艺欣赏、纵情山水、健康生活!心路多丽景,人生写美文!《赣雩文艺》热烈欢迎文朋诗友们!才艺展现于交流,才情横溢于佳作,风雅陶醉于赏悦……所有美好的文字结缘于心声的共鸣! 作者简介 汪正章,教授,1936年生于上海,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7年错划为右派分子而从事农业劳动,1972年任河间县公社中学教师,1981年调入沧州师专(专升本沧州师院)中文系,先后任副系主仼,学报主编科研处长,1987年应邀为南开大学访问学者,协带博士研究生,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后聘为天津社科院文学所特约研究员。 《赣雩文艺》:传播正能量、文艺欣赏、纵情山水、健康生活!《赣雩文艺》热烈欢迎文朋诗友们!才艺展现于交流,才情横溢于佳作,风雅陶醉于赏悦……所有美好的文字结缘于心声的共鸣! 人生的精彩就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了“相同兴趣爱好者”的心声共鸣和真情鼓励!……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四海之内皆文友,走到一起来,聚拢这儿来,《赣雩文艺》每时每刻欢迎着文朋诗友们的参与和欣赏! 天是蓝天;地是绿地;山是青山;水是秀水……佳文美诗是一幅幅秀丽如感人动情的山水画,让人绘、让人赏、让人雅!……在文山艺峰中,其实每一个登山者都可以“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领略高峰之风光山色是因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所以踏实每一步,其实是提高每一步!《赣雩文艺》在这儿愿与大家携手同行,共攀高峰!……“寒冬酷暑心相伴,风雅乐趣每一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赣雩文艺》欢迎您! 坚毅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