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U患者遇上低血容量性休克怎么办?人血白蛋白急人之危!

 meihb 2022-02-26


针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识别并开展有效液体复苏来纠正血液动力学至关重要。
 
白蛋白君:“上一篇我们已经了解到ICU重症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常合并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1]

除上篇介绍的低白蛋白血症外,ICU的患者中低血容量性休克也较为常见。

早期识别并开展有效液体复苏来纠正血液动力学至关重要。近30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其临床病死率仍然较高。其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4]。”

低血容量休克对患者有何影响?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休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研究统计,休克患者中低血容量休克约占16%。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ICU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原因中,有61.4%与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损伤或心输出量降低)相关[5][6]

低血容量患者由于全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引起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最终导致血压下降和微循环障碍,此时,患者心排量不足或周围血液分布异常,致使组织灌注不良、细胞供氧不足和氧利用异常,进而引起细胞功能及代谢异常,严重时可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甚至死亡[7]

ICU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获益?

严重血容量不足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液体治疗适应症。当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早期的处理应以迅速查明病因、控制继续失血或失液,并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为主[7-8]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关于液体的使用一直都是争论的热点。在治疗过程中,足量的液体复苏可恢复ICU患者的心输出量、全身血压和肾灌注,并预防或限制其发生继发性急性肾损伤(AKI)。但如果补液量过多,造成液体超负荷便会引起重要器官水肿,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氧输送障碍[7][9]

2019年,Jean-Louis Vincent教授发表于美国国际肾脏协会官方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的综述中指出: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联用可减少补液量。而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胶体溶液,不仅能有效减少ICU患者的补液量,还可为其带来多种额外获益[10-11]

Image

此外,研究还证实,相比浓度为4%-5%的白蛋白,使用20%的高胶体渗透压白蛋白能更好地减少ICU的补液量,且使用20%白蛋白治疗的患者早期液体正平衡更低、转出ICU后生存率更高[11]

2018年,澳大利亚及英国联合开展了一项纳入3个ICU中心,共计321例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11](SWIPE 研究),旨在评估ICU患者使用20%及4%-5%的白蛋白溶液复苏时的补液量及其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48 h时,相较于使用4%-5%白蛋白治疗的患者,使用20%白蛋白治疗组患者累积复苏液使用量减少600 mL、累积液体平衡减少576 mL。此外使用20%白蛋白治疗组患者转出ICU后的生存率也显著较高。


对于ICU患者而言,使用20%白蛋白进行液体治疗除可减少患者的液体入量外,还可为其带来多重获益[12]


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序贯研究[12](HAS FLAIR研究),共纳入100例心脏手术术后的ICU患者,并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晶体液治疗组未指定晶体类型、体积或给药速率,但在晶体液用量达到1L之前避免给予白蛋白),和20%白蛋白治疗组(前两次治疗要求输注200 mL的20%白蛋白,随后不做要求)。该研究旨在观察20%白蛋白与晶体液相比在液体平衡、血流动力学指标和ICU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证实,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液体治疗,与晶体液相比,20%白蛋白除减少液体入量外,还可减少ICU和住院天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后24小时内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缩短去甲肾上腺素输注时间,并可降低术后24小时的血清肌酐水平,带来多重获益。

小结


据统计,ICU休克患者中低血容量性休克约占16%[5],早期识别并开展有效液体复苏来纠正血液动力学至关重要。而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关于液体的使用一直是个热点话题。


20%的高胶体渗透压人血白蛋白不仅可有效减少ICU患者的补液量,还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为其带来额外获益。因此,对于临床中合并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危重症患者,人血白蛋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用药[11-12]

参考文献:

[1]李晓艳. 血浆白蛋白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ICU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143+145.
[2]De Backer D, Biston P, Devriendt J, et al. Comparison of dopamine and norepineph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 [J]. N Engl J Med,2010,362(9):779-789.
[3]D曹广科,赵玉良,李之海,等.下腔静脉直径变化评估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容量状态[J]. 吉林医学,2014,35(26):5852-5853.
[4]D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08:581-587.
[5]DN Engl J Med. 2013 Oct 31;369(18);1726-34.
[6]DHammond NE,et al.PLoS One. 2017 May 12;12(5)_e0176292.
[7]D程越,思永玉. 低血容量性休克容量复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817-2819.
[8]DHoste EA Br J Anaesth. 2014 Nov;113(5):740-7.
[9]DClaure-Del Granado and Mehta BMC Nephrology (2016) 17:109.
[10]DVincent JL.Kidney Int. 2019 Jul;96(1):52-57.
[11]DMårtensson J, et.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8 Nov;44(11):1797-1806.
[12]DWigmore GJ,et al.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19 Nov;33(11):2920-2927.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