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辞·上传》7-8章解析

 叶落无痕73 2022-02-26

第七章 知崇礼卑,道义之门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zhì)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译文】

孔子说:“《易经》的道理,应该是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了吧!”《易经》,正是圣人用来使人们品德更加崇高、事业更加广大的典籍。智慧以品德崇高为基础,礼义以态度谦卑为准则;品德的崇高要效法天道,态度的谦卑要效法地道。天和地各自守持在自己上下尊卑的本位,《易经》的规律就在其间变化运行。能够用《易》理修养自己而成就美善德性,反复涵养蕴存,就是找到了通向“道”和“义”的大门。

【解说】

本章引孔子语,阐述圣人创立《周易》的重要意义。人们学习《周易》是为了崇德广业。其中“知崇礼卑”,反映了重视智能与礼节教育的思想;“成性存存”,则是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性。“知崇礼卑,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说明《易》理与修身的关系。

一、《周易》的作用:崇德广业。

孔子曾发出:“《易》,其至矣乎?”的感叹,赞叹博大精深的《易经》学问已经达到了一切学问的最高点。那么,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易经》又能够帮助人们做什么呢?“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易经》之“道”(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拓展自己事业。

二、怎样做到知崇礼卑:效法天地。

圣人(可以理解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拥有崇高的智慧和良好的品德。崇高的智慧要效法“天道”,拥有远大的理想、宽广的眼界、勤奋的行动;良好的品德要效法“地道”,拥有谦卑包容的心胸、仁爱宽厚的品质、坚守正道的态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圣人相当于规定了为人处世的原则,时刻提醒自己按照原则行事,来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能够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价值。

三、如何得“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酬勤”都涉及了“道”的概念。《系辞传·上》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存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器”中。读懂《易经》就可以帮助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即“成性存存”,进而帮助我们识“道”,得“道”,守“道”,进入“道义之门”。

第八章 慎言慎行,修齐治平

【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译文】

圣人发现天下万物复杂深奥的道理,就用卦爻的方式模拟出具体的形态,而归纳为八个基本卦,用来象征特定事物适宜的意义,所以称作“象”。圣人发现天下万物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而观察其中的交会变通,制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来施行典法礼仪、行为规范,并撰系文辞来判断事物变动的吉凶险,所以称作“爻”。

《周易》言说天下万物复杂深奥的道理,而不可鄙贱轻恶其取象平易;《周易》言说天下万物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而不可错乱乖违其内涵规律。作《易》者先譬拟物象然后揭示其中的道理,通过模拟和审议而形成此书的变化哲学。

【原文】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shū)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xiù)臭如兰。”

【译文】

譬如,《中孚》九二的爻辞说:“鹤在山阴鸣唱,其子声声应和;我有一壶美酒,愿与你共饮同乐。”孔子解释说:“君子平居家中,发出美善的言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都能闻风响应,何况是近处的呢?平居家中,发出不善的言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将违逆背离,何况是近处的呢?言论出于自身,影响到民众;行为发生在近处,却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是门户的转轴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关键。关键的发动,关系到受到称赞还是羞辱。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感天动地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同人》九五卦辞说:“居尊得位,和同于人,本有艰难,起先号咷大哭,以至诚感人,终至天下和同,故后来欣喜欢笑。”孔子解释说:“君子处事待人的法则体现在:或出世而服务天下,或隐处而独善其身,或沉默寡言,或畅发议论。二人心意相同,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切断坚硬的金属;心意相同的言语,其气味犹如兰花一样的芬芳。”

【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译文】

《大过》卦初六的爻辞说:“藉用白色的茅草承垫祭祀品,没有祸患。”孔子解释说:“假如随便地把祭品放置在地上也是可以的,再用白色茅草衬垫承放,还有什么祸患呢?这是敬慎到极点了呀。茅草这种东西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慎守这种恭谨的态度作为基础而向前发展,那就没有什么过失了。”

《谦》卦九三的爻辞说:“勤劳而谦虚,君子能够坚持到底,就能获得吉祥。”孔子解释说:“勤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以为恩德,这是敦厚至极啊;说明有功勋而能谦下于人。道德要隆盛,礼节要恭谨。谦虚的含义,正是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的重要原则。”

《乾》卦上九的爻辞说:“巨龙腾飞到过高的天际,终将有所悔恨。”孔子解释说:“尊贵却没有实际地位,崇高却统领不到民众,贤德的人处在卑下的地位而没有人去辅助他,因此轻举妄动必将会有悔恨。”

《节》卦初九的爻辞说:“节制慎守,不跨出庭户,没有祸患。”孔子解释说:“危乱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引起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办事不能慎重而周密的考虑,就会功败垂成;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而周密,不能随便把话说出来、把事情做出来。”

【原文】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译文】

孔子说:“创作《易经》的人大概知道盗贼的情况吧?《易经》“解”卦六三的爻辞说:'背负重物而乘坐大车,势必招致盗寇来夺取呀。’背负重物,是一般百姓的事情;乘坐大车,是君子的车具;一般百姓却乘坐着君子的车具,盗寇就思谋夺取了。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盗寇就思谋要侵伐了!轻忽于藏敛财物,就像教导人们做盗贼一样;女子打扮得过分妖艳,就像教导人们淫荡一样。《易经》说:'背负重物而乘坐大车,必招致盗寇前来夺取。’这就说出了导致盗贼的原因。”

【解说】

本章是《系辞·上传》的主体,阐述了学习《周易》的方法:

一、见至赜,拟形容,象物宜。

二、见动态,观会通,行典礼。

全章内容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一、圣人创作《易经》的方法与宗旨:观象系辞。

“卦象”是圣人“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而形成的,指出《周易》的创作原则是拟取物象以喻事理,审辨物情以明变化;《爻辞》是“见天下之动,观其会通,以行其礼,断其吉凶”而形成的,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变化规律。

二、使用者解读《易经》的方法与宗旨:拟议以成其变化。

《易经》的作用是指导人们“崇德而广业”。列举了爻辞义例七则,立足于“象”,具体讲述《周易》“观物拟象”的创作原则。阐明了使用者解读《易经》的方法与宗旨,提醒我们在运用《周易》中讲述的“道”时,要先找出事物所对照比拟的卦象,理解其本质。再结合爻位、爻辞确定事物的变化情况和现状而得出结论,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变化情况。只有正确地运用《易经》中的智慧才能实现“崇德而广业”的目标。印证了《周易》“象喻”特征,拟取物象以喻事理,审辨物情以明变化,经师观象,系辞解易。圣人君子运用《周易》以明达“修心、齐家、治国”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