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犯人到将军,最后遭受猜忌抑郁而终,北宋王朝的牺牲品狄青

 泊木沐 2022-02-26

北宋的第一位皇帝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陈桥驿黄袍加身之后才有了大宋王朝。由于祖上靠兵变登基,此后的赵氏皇帝一直害怕历史重演,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宋朝虽然富裕繁荣,但常常会受到周边小国的觊觎,边疆常有战况发生。权力高度集中在以皇帝为首的文官集团,导致的后果就是武将无权,很难出现有作为的名将。

这时,出现了一位从犯人成长起来的将军,一度官居枢密使,这位名将叫狄青。狄青是山西人,出身低微。在他16岁那年,狄青替哥哥顶罪,面上刺黥,入京下狱。黥,是一种刑罚,就是给犯人脸上刺字。当时贫寒子弟犯罪之后,如果罪责不大,可以进入军营从军赎罪。宋朝士兵地位低微,很多人宁愿饿着也不愿意从军。朝廷无奈之下才想到了把犯人补充到兵营。

狄青进入军营后,学习骑射武艺,慢慢升为武官。公元1038年,李元昊登基称帝建立西夏,宋仁宗决定派兵征讨。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最后宋朝和西夏讲和。在这场战争中,狄青崭露头角,取得了25次胜利。范仲淹前往西北犒劳前线兵将,他听说了狄青的常胜记录立刻亲自与狄青畅谈,鼓励他再接再厉,在练习武艺之余不要忘了熟读兵书战策。

公元1052年,广西侬智高称帝,派兵攻打大宋疆土,一路打到了广东一带。宋仁宗几次派兵都以失败告终。狄青临危受命,率军南征。狄青到了广西之后,先处理了一批当地的无能将领,鼓舞士气一举打败侬智高大军。狄青大胜还朝,他的威望随之达到了顶点。这时狄青刚过不惑之年。

立下了这样大的功劳,就要获得相应的封赏,关于如何赏赐狄青成为朝堂内部争论的焦点。有人提议擢升狄青为枢密使,掌管处理军事政务。有人反对,说狄青是罪犯出身,寒门子弟,这样的人一旦大权在手容易滋生谋反的心思。争论反反复复,持续了半年之久,最后宋仁宗拍板,就让狄青当枢密使。

很多时候,达到巅峰之后,就要迎来低潮。狄青位极人臣之后,常常惴惴不安。他知道自己出身低,没背景,还立下这样的功勋,肯定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果然,狄青当上枢密使之后,民间就出现了种种流言,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狄青要重演黄袍加身,有人说狄青家里常常有祥瑞之兆,还有人说狄青家里有奇怪的动静。总之,就是要把狄青架起来炙烤。

公元1056年,有人诬陷狄青谋逆,他被赶出了开封,流放陈州。狄青气愤不已,一病不起,他到陈州不久就病逝了,死时年仅49岁。狄青的悲剧,见证了北宋朝堂上的种种积弊,他成了大宋王朝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