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掉酗酒,你尝试了多少次?

 泊恩心理 2022-02-28

我们在后台收到了一个求助:

这个求助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来访者才会有的情况。今天会提到两个概念:成瘾和戒断。

我们如何认识物质成瘾?又如何戒断?戒断反应为什么属于精神心理问题?

我们以糖果作为例子

糖是我们需要的物质。当我们吃一两颗的时候,问题并不大,糖果带来的愉悦和放松,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对我们并没有产生伤害。

当人每天吃几个糖果之后,身体会逐渐接受“一两颗”糖果的摄入。逐渐,这几颗糖带来的愉悦可能就无法满足我们了,我们就会加大剂量。

于是,我们一天开始吃更多的糖果。当我们习惯了吃大量的糖果来保持愉悦,就会产生依赖。

不管是早上醒来,还是午休的时候,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忘不了对于糖果的依赖,而糖果的诱惑力显得越来越大,我们要保证糖果在我们触手可得的地方,随时可以吃到,随时可以得到愉悦的快感。

评估物质成瘾,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使用量的把控

在世界公认的三个可以成瘾的物质,烟、酒、咖啡,之所以被允许,很大程度是因为,当量控制得当的情况下,这些都不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危害,而在摄入的过程中,也不容易产生依赖。

而戒烟、戒酒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每天对于该物质的摄入量已经危害到身体的健康,而并非物质本身的问题。

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毒品成瘾却是特别严重的呢?

因为毒品一旦成瘾是不可控的,它不仅会攻破人的意志力,对大脑和身体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瘾”不一定就是坏事,但是过度的依赖某个物质,才是成瘾背后真正的问题所在。

而在“戒”掉成瘾行为也是十分痛苦的。

不同的物质戒断会出现不同的戒断反应,戒酒和戒烟,戒赌和戒毒,在戒断反应出现时,做出的对应手段也是不同的。

物质成瘾分为身体的需求和精神心理的需求,所以在治疗成瘾问题的时候,治疗师和咨询师并不可能单一针对临床的表现就做出完整的治疗方案。

年轻人中常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戒掉奶茶!

其实戒断的过程中,难不是“戒断”,而是戒断之后的反复。

我们常在缉毒纪录片中看到,很多吸毒的人第一次戒成功了,但是复发几次之后,就戒不了了。

当我们对某个物质产生了依赖,在停止摄入该物质的时候,精神和身体都会产生一定的痛苦,会产生对该物质的强烈渴望。

而反应在躯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戒断反应”。

比如酒精成瘾的人,如果不让他喝酒,他会浑身颤抖,情绪表现得也不稳定。这是精神的渴望反射在身体上的表现。

为什么戒断反应的出现应该求助精神心理的治疗?

每个人都有戒断的体验,比如,减少糖分的摄入或者戒糖,戒酒戒烟等。

但是经过仔细的思考,你会发现,“停止”摄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切断了一个动作而已;但是你不能保证烟酒在手的时候,能控制甚至停下自己对于它们的渴求。

对于物质的强烈渴望产生不可控的行为,频繁地打破忍耐,重新沉溺到成瘾的过程中,这才是戒断过程中要针对的问题。

而往往“依赖”的产生也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对于情感的依赖可能是源于童年或者是家庭中的遭遇;

我们会对物质产生依赖,也是因为在依赖的过程中,快感让某些情绪暂时“藏起来”了。

要治本,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仅仅只是针对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对于物质的成瘾,仍然存在很大的复发概率。

上瘾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将自己的情绪意识托付到物质上,贪图一时的“爽”感,沉沦的快乐掩盖了本质的难题,这只会让我们距离正确的方式,越来越远。

我们要去关注的问题远远不止在“如何成瘾”:关心人本身,会比解决现象更加重要。

本文合作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