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诗经植物之华如桃李

 摄影与诗歌 2022-03-04



惊蛰﹒诗经植物之华如桃李

作者:青谷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二月惊蛰,桃花、李花,开出了惊醒春天的华美。1888年的2月,使人惊喜若狂的这一份美色,被一个离开巴黎小公寓来到阿尔乡间,内心仍充满忧愁,但健康正在恢复,心情也平静了许多的画家画了下来。

是梵高。乡间果园的果树开花了,使他产生一种狂热的欲望,要把它们都画下来。他知道塞得满满的日子里,吸了太多烟,喝下太多苦艾酒,参加了太多外界活动,而已经画出来的东西还没有一件是有价值的。此刻,他不再思索自己的画,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不停地画,陶醉在色彩中,匆匆完成一幅又一幅冒着热气的画。他发现了开花的李子园,作画过程中狂风大作像海浪翻卷,在狂风间隙中射出的太阳光,照得树上的白花闪闪发亮。人们以为他是喝醉了画的。又一天,他把画架支在果园里,红色栅栏围绕着园中淡紫色的耕地,两株玫瑰色的桃树衬托在晴朗的蓝天白云背景上。他对自己咕哝说:“这也许是我最好的一幅风景了。”回到旅店时,他看到一封通知他“安东﹒毛威在海牙逝世”的信。去世的是他表兄和启蒙老师。他在自己画的桃树下面写了“纪念温森特和提奥”几个字,又在画的背面附上一首诗,立刻把它寄往厄伊莱博曼街的那幢房子。

盛开的桃花1888年 (荷兰)温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
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现在,这幅名为《盛开的桃花》的油画,收藏在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附在背面的诗写道:

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人总还是活着,总还是活着。

埋藏起丧失亲情的悲伤,化作绚丽盎然的画面,让我想起龙沙的诗:“……我将长眠地下,化作无限的幽灵;/我将安息在香桃木的树荫”。在各个年代、各国燃烧着热爱生活的艺术家的生命火焰,都像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妖娆可爱一样,为人世留下生机永恒的光芒。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召南﹒何彼襛矣》

尽管到现在,地球上第一朵花是如何出现的,仍是个未解之谜。但这首诗以桃李起兴,点出一对婚姻美满、光彩照人的新郎新娘形象,如同桃花李花娇艳开放,叫人禁不住相信,也许这就是世上最早开花的一种树。

据考证,在人类栽培最早的果树中,桃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远古时,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遍植桃树,这在《管子》、《尚书》、《吕氏春秋》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另一首《魏风﹒园有桃》的诗,也记录植桃为园,表明有一定种植规模,时间是在公元前661年前,距今至少有2600多年了。在浙江河姆渡、河南郑州二里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经鉴定,竟与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

还记得春天吗 (美国)威拉德·梅特卡夫
(1858 - 1925)

桃的汉字从木从兆,十亿为兆,意为桃树结果多。中国文化还特别看重它的神圣性,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到汉武帝时,这“性早花,易植而子繁”的嘉树,从我国传入波斯,过去曾误为由波斯传入我国。后来又东传到朝鲜及日本,再引种到希腊、罗马、地中海沿岸各国。欧洲种桃在公元九世纪逐渐多起来。十五世纪后,中国桃树引进到英国。清初时传入美洲,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在周代,姑娘出嫁就在桃花盛开时。所以《桃夭》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起了赞歌:桃花怒放,桃果累累,桃叶纷呈,愿嫁过门的姑娘夫妻美满,子孙兴旺,携手家和。据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清代学者姚际恒评论此诗是“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意思是,既然《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那《桃夭》作者就是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天才诗人。长久以来,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其实各国各代,以花比美人的好诗层出不穷,就像自然中各样的美人美物也是层出不穷。与诗经同时代的希腊女诗人萨福就有一首《新娘》,用风信子花作比喻:像一棵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如认真考证起来,《桃夭》与《新娘》谁是第一呢?

在墙边小小的桃树下面
挂着成熟的果实,颜色暗红。
早晨,它毛茸茸的脸上滴下
银白的珠泪,怀着清澈的伤痛──
……
甘美的雨,你不停地落吧。
——伊娜﹒赛德尔《雨夜》

梵高在1888年画《盛开的桃花》的时候,伊娜﹒赛德尔只是个三岁幼女,后来成为著名的德国诗人。这首《雨夜》,因为和相亲的人隔得太远,雨水落在桃树的叶中,从桃上滴下的汁液和着思念的泪,她把这“一切甘美在梦中汇流在一起”,写出了美得伤痛刻骨的爱,与诗经年代天真敞亮的新婚之爱辉映交响。

桃花 1889年  (美国)施尔德·哈森(1859~1935)印象画派

与桃树同属蔷薇科的李树,也是周代普遍栽培的植物。李树开花时间比桃花晚,寿命比桃树长。栽种10年后的桃树,逐渐开始衰萎,而李树寿命能达到30年。难怪《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叹其红颜薄命,她们埋葬的花也是桃花。在古代诗词中,桃和李经常并提。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阮籍有《咏怀》诗:“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成语和谚语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现在都为大家熟悉和经常使用。至于把桃花和李花放在一起歌颂的唐代诗句更多,诸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卢照邻)、“绮罗纤手制,桃李向春开”(宋之问)、“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崔湜)等等。

桃子静物画  (日本)小森隼人(1985年生)

约翰﹒巴勒斯问:“大自然创造苹果、桃子、李子和樱桃之时,是否知道我们为此感到欢愉?”(《鸟与诗人》)当然,桃子、李子自古是生吃的嘉果,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古人列桃、李、杏、梨、枣,桃李为“五果”之数一数二。在许多优良的桃品种里,我家乡出产的无锡水蜜桃就闻名于世,只要吃过一次,甜而多汁、肉质鲜美的果味就再难忘记。民间有“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的说法,是劝人不可多食李子。其实哪样好吃的,都不能因贪欲而过量、过多食用。

李子静物画  1926年 Theo van Rysselberghe (1862–1926) 比利时新印象派

母亲买了一些李子回来,打算吃过午饭后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放在盘子里。万尼亚从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这些李子,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了。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她就告诉了父亲。

吃午饭的时候,父亲说:“怎么啦,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大家都说:“没有。”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可他也说:“没有,我没吃。”

父亲说:“你们不论哪一个吃了,都是不好的;但是最糟糕的还不是这一点,最糟糕的是李子里边有核呀。谁要是不会吃李子,把核也咽下去,那么过了一天,他就会死的。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万尼亚脸色发白,说道:“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于是大家都笑了起来,万尼亚却哭了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故事《李子核》,内涵却不小。天性诚实的万尼亚第一次面对失去诚信的挑战,仅仅是受了吃李子的诱惑,而父亲机智的教导方式没有使孩子受伤害,还收到了应有效果。万尼亚三个脸部表情的变化,从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到脸色发白,再到哭了起来,万尼亚依然可爱。因诚实的天性在,世界还有希望。


诗经植物志专栏作者 | 青谷
编辑排版 | 如故


文章由本号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诗经动物、植物、二十四节气  合集

立春﹒诗经植物之寒有梅信   雨水﹒诗经植物之南山其蕨
惊蛰﹒诗经动物之仓庚幻鸣  春分﹒诗经动物之与燕呢喃
清明﹒诗经动物之鼠阴鴽阳  谷雨﹒诗经动物之鸣鸠拂羽
立夏﹒诗经动物之螟螣蟊贼  小满﹒诗经动物之朝暮蜉蝣
芒种﹒诗经动物之百劳鵙鵙  夏至﹒诗经动物之蝉鸣时节
小暑﹒诗经动物之床下蟋蟀  大暑﹒诗经动物之宵行其命
立秋﹒诗经动物之蜂的螫针  处暑﹒诗经动物之鹰扬自天
白露﹒诗经动物之鸿雁嗷嗷  秋分﹒诗经动物之细听虫曲
寒露﹒诗经动物之三重雀奏  霜降﹒诗经动物之豺的兽祭
立冬﹒诗经动物之雉入大水  小雪﹒诗经动物之象达百岁
大雪﹒诗经动物之虎与阳交   冬至﹒诗经动物之鹿斯之奔
小寒﹒诗经动物之防有鹊巢  大寒﹒诗经动物之鸡鸣昧旦

摄影与诗歌文艺店 推荐书籍

热卖

影响地球的100种生物

跨越40亿年的生命阶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