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教授:如何学好《伤寒论》

 栖凤轩2013 2022-03-07

《伤寒论》是中医的精华,是中医学王冠上的珍珠。古往今来,凡是立志成为大医者,多半绕不开《伤寒论》。在笔者看来,学好《伤寒论》,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

文章图片1

1.熟练背诵原文

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曾说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背诵原文,对于学习经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伤寒论》核心的398条内容,要做到反复阅读,反复背诵。直至说到某一条文,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到某一方剂,能知道它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在《伤寒论》中出现了几次,

大概在什么位置,具体条文是什么,基本就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只有这样熟悉,才能够让自己尽可能贴近仲景的思维,真正体会到每条条文的含义,并且能做到前后联系,发掘仲景著书的全貌。唯有多读多背,才可全面掌握其方剂的方证、主证,临床应用起来,才是有源头的活水,能够左右逢源,以不变应万变。

2.早临床、多临床

《伤寒论》被公认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主要价值在于临床实践中。学习《伤寒论》,光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王阳明说儒家精神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近代以来,实践也被认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道理一样适用于中医。只有不断临证,边学边用,才能真正学好《伤寒论》按照《伤寒论》的方证,临证取得疗效,一方面增

强了我们学习《伤寒论》的兴趣,也加深了对条文方证的理解。患者是最好的老师,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效果,有时候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却又完全符合《伤寒论》的描述,这对我们的学习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笔者自己的体会是,任何一个方子结合条文应用了三遍以上,就可以非常深刻地掌握了,一辈子难以忘记。

3.广泛涉猎,条文互参

林亿在宋本《伤寒论》序言中说“(仲景)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说明了其语简而意深,导致了后之学者学习时有切实困难。为解决这一困境,学习《伤寒论》时需注意参考《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以补学习《伤寒论》之不及。通过这些书,一方面可以明确方剂的应用范围,如《伤寒论》中炙甘草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根据条文,看似所有的心悸病皆可用炙甘草汤,但若参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中所附《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就可看出,炙甘草汤针对的是虚劳病的患者,存在全身乏力,有心慌、口千、大便干等症状。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方剂的应用范围,如《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针对的是“心下但满而不痛”这样的一种病证;而《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中泻心汤后注有“若寒,加附子一枚;若渴,加栝楼根二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干姜”,可见,半夏泻心汤的应用不止限于“但满而不痛”,若出现痛证或其他病证我们都可以灵活化裁,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4.多版本的互参

《伤寒论》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版本,有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唐本《伤寒论》淳化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康治本《伤寒论》,此外还有桂林古本《伤寒论》敦煌残卷、涪陵古本《伤寒论》等。现在最流行的,也是最常用的版本是宋本《伤寒论》,其他版本与其各有差异。多版本互参,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窥见《伤寒论》的原貌,加深对其的理解。仍以炙甘草汤为例。宋本《伤寒论》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为什么伤寒会引起脉律不齐,心慌心悸?参阅康平本《伤寒论》:“伤寒解后,脉结代,心动悸。”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伤寒病愈后,因发汗太多,或者正邪相争太过,导致正气不足,出现了脉结代、心动悸的症状,用炙甘草汤两补阴阳,复其正气。再如宋本《伤寒论》中,桂枝加葛根汤的组成为“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但在康平本《伤寒论》中,桂枝加葛根汤组成为“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只加葛根而没有麻黄,不排除宋本“麻黄三两,去节”六字为衍文,康平本《伤寒论》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更贴合前后文与临床实践的桂枝加葛根汤。

四、结语

历经千年的磨砺和检验,《伤寒论》却愈发闪耀光芒。药王孙思邈曾于《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慨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而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医经典书籍已经是垂手可得,中医学人再不必发出这样无奈的感慨。我辈更应该勤奋勉励,勇攀中医经典的高峰。笔者学用《伤寒论》多年,逐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伤寒论》的“类方-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故不揣谫陋,以此书将我多年心得全盘托出,以期为经方医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