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问拙答 | 禅宗见性灭罪和净土称名灭罪有什么不同吗?

 新用户53084654 2022-03-07
图片
图片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请教个问题:

《坛经》言: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这里说的“除邪行正即无罪”,跟净土门的“称名灭罪”有什么区别?如何贯通?

一、禅宗见性灭罪之义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坛经》所说总不离自性,故“三十六对法”言“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即为“不失本宗”。《坛经》此偈后四句所说即是悟明心性、理事圆融之灭罪法。

图片
“向心中”“自性中”“悟”即是悟明吾人本具自性、心性无始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修六度万行而不能增其功德一分,造五逆十恶而不能长其罪业半毫,如如不动而能随万缘,虽随万缘而原来不动,故善恶、罪福体性本空,而有善恶、罪福之相,如《金刚经》言: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善恶、罪福者,即非善恶、罪福,是名善恶、罪福。

悟其理,纤尘不染;证其事,万德圆彰。故“悟心”是理,“除邪行正”是事,理事圆彰即名“无罪”,以罪性本空故。若但有所悟,认为万法皆空,罪亦是空,不必除邪行正,是为断灭顽空,是拨无因果之邪见。是以《证道歌》言: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图片

 二、净土称名灭罪经证

《观经》中讲到称名灭罪是在下辈三品,下品上生言: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后化佛来迎,言:
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
下品中生言:
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善导和尚释言:
罪人既闻弥陀名号,即除罪多劫。
下品下生言: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以此经证,可知闻名灭罪、称名灭罪,所灭之罪是生死之罪,亦即所言“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得生极乐则顿出轮回、三身同证、二死永亡,毕竟成佛。

图片

 三、区别

禅宗见性灭罪,其理易悟而其事极难证,初果圣人犹有七返,以烦恼业障未能全断。净土称名易行,但得往生,以弥陀愿力,诸罪消灭,虽未悟其理,然自证其事,古德所谓“暗合道妙”,待到往生之后,“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顿悟无生。

禅宗见性灭罪,言其理易悟者,亦是尊古之言,放眼现今,恐无其人,遑论烦惑断尽。故参禅不念佛求往生者,必期于来生,如《沩山警策文》所言“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故多求生弥勒内院,然若功夫不到家,则来生还不知在何处。

图片

 总结起来,不同在:

1.难易不同。见性灭罪难,称名灭罪易。

2.理事不同。禅宗灭罪,其事难证,其理亦难悟;净土灭罪,以事显理,易行易得。

3.障难不同。见性灭罪易执理废事,堕入顽空则千佛绕身亦不能救,故经言“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称名灭罪则无障难魔事。

4.今生来生不同。禅宗虽顿悟其理,事需渐修,期于生生不退;净土称名今生罪灭得生极乐。

5.自力他力不同。见性灭罪与称名灭罪难易者,以一者唯仗自力,一者全仗佛力。

6.理佛事佛不同。若论根本灭罪,则唯佛清净无罪,自佛已降,皆在因地,唯佛一人独居果地。见性灭罪犹是名字即佛,如蕅益大师自称“名字位中真佛眼”;称名灭罪往生成佛是为究竟即佛,有天渊之别。

又,二者都是此土灭罪:

人多言见性灭罪此土即成,称名往生他方罪灭,若依经文“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则称名灭罪亦是在此土今生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