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浓淡,皆为一碗欢喜

 马尔的视觉 2022-03-08

喜欢看茶艺师泡茶,那声息楚楚动人。

举手投足、一招一式的温婉、细腻、谦恭,奉上带着茶语心香的一碗,很有些文化仪式感。

人在茶礼里也渐渐被熏陶出一种东方美学的气质。

温柔,雅致,文质彬彬。

已是“茶语清心”中级茶艺师模拟考的资深老评审了。

和学员们一样,从曾经的课堂离开,乍然回返,熟悉又陌生。

人生大多有回转、往复。

课堂、考场也很容易让我浮想联翩。

这些小娃中,当年一定有非常讨厌读书、考试的。如今却自己主动要回来,学的又是要求有仪式感,需要一板一眼循规蹈矩的茶艺。

这其中就很有些意味。

儿时启蒙阶段的学习,往往要被家长和老师强逼,还在玩耍年龄段的一些娃便有强烈抵触。

那抵触若是坚实,就会成为心理定势。小学中学的成绩落伍,大多是孩娃被逼着逆反,终成不喜欢。

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备感煎熬的成长过程。

要不断的被比较,被评判,被贴上各种标签。

现如今她们又很认真的回到课堂,回到考场,就因喜欢,甘心情愿。

很奇妙,算是学习与成长的自我疗愈案例。

人生的方向从来就不是能被长辈确定、指引的东西,顺从与反叛是成长的两面,从分裂走向统一便是长大、成熟的过程。

当茶艺师模拟考评审我还是有些业余,时不时的跳戏、出戏。

旁观茶艺培训,起初感觉有些拔苗助长。

学习茶艺,它采用了最快餐的方式,短训后急切考证,拿证。

与茶结缘,是个体验中技艺形成的过程,需要时间来从内向外细细打磨。

可你要再想一想,其中也有它的道理。先从知晓其所以然开始,懵懂之中踉踉跄跄的攀爬到高坡,然后再一步一步欣赏所经历的风景。

有的成为一生的喜好,有的竟淬炼成茶人。

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素质教育的普及,善莫大焉。

像我这样的一贯细茶粗喝的老茶客,能当茶艺师模拟考的评审,也算是走向了茶艺学习的快车道。

跟着堂主、露晨与小杰老师边学边评,从不明就里到熟门熟路,也是一个长见识、增阅历的过程。

这次又头一回见识了中级评茶员的考试流程。

已顺利通过中级茶艺师考试的学员王赛和周红,又向中级评茶员发起冲击。

茶艺师是泡,评茶员是评。

评查要运用感官来品鉴、评定茶叶的色、香、味、形的品质及等级。

国家认证的评茶员有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

茶艺师与评茶员都注重实操,而后者的活跃范围更为广泛,在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领域,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

依我的观感,评茶员的技能要求更为复杂。

好的评茶员能熟练到三克茶叶的选量“一把准”,放到天平上分毫不差。

从对茶叶的认知度来看,评茶员考试显然难度更高。

比如先看外形,你要能评定茶类外形的完整度、色泽度与净度等,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外形各因子品质特征,分析出该茶类品质不足之处。

这叫“干评外形”。

湿评内质更讲究。

你要能评定茶类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因子,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香气类型,辨别出香气的高低、浓淡与纯度,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滋味特征。

还要能辨别茶汤的浓淡、强弱、鲜陈,熟知该茶类不同级别的叶底特征。

有些是技术,更多的靠体验、经验。

模拟考选用了毛峰、祁红、大方与瓜片四类,除了铁大方我喝得少,其他三类常饮用。

几位参考的学员给定的品级与依据,显然具有了相当的实操水准。

学茶的路,很像人生。

起初是学艺,一个高坡一个山峰的攀登;茶人的幸福感、满足感,似乎与技艺的提升有关联;再后来是悟道:茶如人生。

其实最终能留下的,也就是一碗欢喜;无论浓淡,都是圆满。

作者相关文章

茶人的路途

下午茶

刘爷的茶铺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