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以易解老”:首创“以老解易,以易解老”历史先河的王弼

 悟道谈风水 2022-03-08

东方既白 著

纵观中华文化和中华哲学文化的发展历史,魏晋时期的天才少年王弼,绝对都是继“老庄”之后,对于《道德经》及其宇宙大循环体系,解读比较接近于老子本意的人。其不但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注解论述,数量和种类涵盖万有,关键还在于其成就,在于其质量,在于其创见的巨大突破和引领。

文章图片1

天才少年王弼,易道皆通之大贤

他注解的《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是历史上第一位尝试“以老解易,以易解老”的人。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

文章图片2

王弼首推“以老解易,以易解老”的研究方式

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方法论方面,王弼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善于运用对立的概念和辨名析理的方法阐述问题。王弼把静说成是本,是绝对的;把动说成是末,是相对的,但是他却因此引申出了“以静制动”、“以静治国”、“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他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命题。其核心思想亦和老子一样崇尚“以无为本”的本体论,都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即各种具体事物都是“有”,“无”是“本”,“有”是“末”。“无”是“万物之宗”。他从历史的、哲学的高度,探寻现象与本体、名教与自然、人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在极短的时间内构筑起超越前人的哲学体系。

文章图片3

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他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论语·述而》邢囗疏引王弼《论语释疑》)。这就是说,“道”就是“无”,所以“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老子》第三十四章注),“无”或者说“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宗。在宇宙观上,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具体事物是“有”,“有”是“末”,“无”是“本”,“有”是本体“无”的表现,纷纭复杂的现象世界统一于本体的“无”之上。

王弼又借用古代“五行”的学说,而赋予它新的意义,他在《老子指略》中说:“天生五物,无物为用。”,五物又称五材,即金木水火土,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五种基本物质,是“有形”的东西,与生成万物的“无”是矛盾的,所以,有形的五物依靠“无”才能发挥作用,产生万物。“五物之母,不炎不寒,不柔不刚。”(《老子指略》),那仍然是没有寒热刚柔、不能感知的“无”。

他借用老子的“无”来表达他自己对生成万物的原始物质的认识。这个“无”才是本,而一切的表象都是末,是由“本”产生出来的。所以要“以无为本”,“崇本息末”,自然界的这个规律,人类社会也应当遵循,所以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王弼多次提到“崇本息未”、“崇本举末”、“崇本统未”几个说法。

文章图片4

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息末

“统”“举”,是就“本”与“末”的关系而言的。本,是本原、根本。它可以在社会政治中起主导作用,它统摄各种表象,所以,应当“崇”或“举”。“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也。”(《论语·阳货》皇侃疏引王弼《论语释疑》)抓住了“本”,即“无”这个纲,对具体问题就能处理恰当。

“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老子》第十一章注)“息”,是对“本”、“末”的具体处理而言。把握住了“本”,对各种具体现象可以采取不同办法。有的要掌握它,所以要“举”,有的则应取消或限制,所以要“息”。只有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抓住问题的关键、根本,才能治理好国家。

他说:“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老子指略》)“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老子》第三十八章注)以母子的关系来比喻本与末。所以,他在《老子》第五十二章注道:“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治末不治本,舍本逐末,“皆舍本以治末”(《老子》第五十七章注),就只能导致国家的混乱和衰败。只有抓住了“本”,才能实现“无为而治”。

但王弼并未由此陷于空谈哲学理论的误区,而是从社会政治入手研究,把社会现象也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实际上,他是想用高层次的哲学理论来指导社会政治。他不仅在魏晋时期的哲学、经学、思想界占统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文学创作、以及佛道两教在内的宗教界。比如宋明理学则是在王弼重义理、善思辩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

作者 | 东方既白

简介: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易经》和《道德经》系统架构体系的开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