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236讲 宪问第十四 第9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内容简要:

这句话是简单描述一个事情是由四个人共同完成的,这四个人分别是裨谌、世叔、子羽、子产,他们都是郑国的大夫。

子产是郑穆公的后代,也是当时郑国的顶梁柱,传说孔子曾经向子产请教过治国的道理,所以子产也能称的上是孔子的一个老师。

为命,是指撰写国家之间的公文。

郑国,在晋国和楚国之间,以前是蛮大的一个国家,《春秋》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里的这个郑伯,就是郑国的元首。

但是到了子产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晋国的一个附属国,受晋国的保护,在《春秋》里面记载了非常多关于子产去晋国进贡的事情。

既便如此,子产还是竭尽全力的去保全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是真的不容易。

郑国处于晋国的附庸又在两个大国之间这个位置上,本来应该会很卑微,但是子产撑起整个国家的政治,给国家带来了一些尊严。

正如孟子所说:小国以事大国,要有智慧;大国事小国,要有仁爱。当时晋国和楚国是两个大国,对于郑国这个小国是没有仁爱的。

子产撑住郑国这个小国,他有智慧去应对晋国和楚国,让这个小国家得以生,离不开两点:

一是自身要做到绝对的清正廉明,为国尽忠。

二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个,所以能够团结一批真正的士大夫和百姓。

士大夫支持他,百姓支持他,他自己,也用自己的清正廉明去支撑着国家。

所以孔子说,子产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惠人也,相当有智慧。

再反过来看,就明白了裨谌草创,世叔讨论,行人子羽修饰,东里子产润色。

为了一张写给晋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公文文书,经过一个人先起草,再讨论,再去修饰,最后润色才发出去,说明非常的谨慎,非常的用心。

同时也体现出子产在为政的时候,不是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而是让大家共同参与,最终一起撑起整个国家。

整个《宪问第十四》讨论的是仁与不仁,这句话之所以放在这里,是想表达孔子比较认可子产这个人,他为一个小国家竭尽全力,而且充分保留了礼法、礼乐,难能可贵。

仁者不一定是说非得在大国家称作仁者,在小国家也能成为仁者,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做到能做的最大地步,就可以了,问心无愧。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