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第9讲 治国在齐其家(上)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内容简要:

《大学》把治国和齐家二者的关系阐述的很透彻,没有从制度、经济、军事的层面去讲。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如果每个小家庭 都和谐那这个国家就会呈现和谐的氛围,它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是无限的。

世界上最高端科技是用在军事上,对一个国家来讲军事的花费巨大的。军事为什么会存在?军事是用来自我防御和入侵的。

一个人从出生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苦苦练习各种技能,一个炮弹过来就死了这是毁灭性的。

这种毁灭性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来源于不和谐,所以治国要把“和”放在第一位,把家和放在第一位。

一个国家的和是建立在以一个个家庭的和的基础上的,后面讲到天下的时候,天下的和是建立在国与国的和谐基础上的。

和谐才是第一步,如果把用在军事上的钱用于民生,让民众过上更好日子,反过来,一个国家没有军事又是不可行的。

军事是一种保障,历来都讲内修文,外修武。在内要把和谐、教育、文化、财政做好;在外必备的防御措施。

不要像清朝的时候,别人大炮打过来,我们还拿着长矛、大刀,是很悲哀的。我们历来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一种梦想。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一个治理国家的人如果他连自己的家都没有办法教好而能教别人,是没有的,这里不是用治国而是用教国,强调教。

《大学》把对国家的治理和对百姓教育等同起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就是因为教育的缺乏。

一个治理国家的人能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并能把此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在此基础上去发展民生、经济、军事等,建立起强大的保障,像前面说的“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用离开家,成教于国,君子的教育是在家里把五伦关系做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君子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好,再由己及人推广开来,整个国家都能和谐。

一个人是一个整体,做企业也是如此。员工既是员工又是家里的成员,人虽然有不同的角色,但每个角色都是把他牵住的,有一句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把人全面性照顾到,他会在工作上更加突出,要注重从家里的和谐去入手,这样一个人的提升是最快的,因为家是人的根本。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君子要知道自己所治理的一切都离不开家庭,始终关注家庭。这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这是周公对他的弟弟康所说的话,当时周朝刚刚把商朝打败,派了他的哥哥管去殷的地方管理,管叛变了,

周公把他的哥哥打败,就派他的弟弟康去治理这个国家,康说自己没有治理过国家不会治理。周公就写了一篇《康诰》告诉他治国的核心是你要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保护百姓,

当下的问题:百姓存在粮食、教育、旅游、民生的问题等等;长足的发展: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讲管理的时候,很多人都讲到领导力。

领导力是你说一句话别人听不听,你做一个决定别人支不支持,这源于你内心的仁爱有没有被人感受到。

如果你的仁爱是具备的又能被人感受到你当然具有领导力。相反,如果你没有仁爱之心,别人也没有感受到,自然你说的话别人会怀疑,

没有信任哪有领导力。领导力来源于信、仁。这就是心诚求之,如保赤子。

保就是责任和担当。让一个人变得强大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你愿意保护的人。当一个人要保护的人越多他的责任和担当才会越强。

一个人对所有人、所有的事都漠不关心时是他最没有担当责任能力的时候,也是内心力量最弱,最不自信的时候。

孔子说“天下为公。”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这些都是在讲君子圣人要保的是整个天下。

正是他们把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才会有这种豪情,智慧往往都是从志向里面出来的。

虽不中,不远矣。

哪怕这时所做的决定虽不是完全准确。“中”是完全准确。之前没有治理过国家,此时的做法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是带着这样的心去做的就算不完全准确那离最佳的状态也不远矣,这个就来源于保,有保的心,就叫愿,也叫志。

人生最重要的是志向,人无志不立,一定要有这种愿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