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唇干裂越舔越严重,一个经典名方,口腔溃疡好了,口气清新了,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了

 有间茶舍 2022-03-10
前两天,一个朋友联系到小郎中,原来她的儿子最近经常生口腔溃疡,好不容易恢复了,过个十天半个月又回来了,总是反反复复,特别影响孩子的情绪,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其实这个孩子的情况小郎中是比较了解的,夫妻两个工作忙,平时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也很惯着孩子,想吃啥就买啥,原来身材挺正常的,现在吃的越来越胖,我让她发个舌象看了看,舌质红红的,舌苔有点厚腻,后来我给她推荐了一个方子,并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吃太多,注意节制饮食,也不知道这孩子能不能照做。

现在这样的人着实不少,现在虽说是生活好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挨饿、吃不饱、营养不良,反而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营养过盛,也就是吃的太多了、太油腻,这样反而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尤其是吃太多大鱼大肉之类的肥甘厚味,脾胃消化不了,就会堆积在胃肠道里面,越积越多,就会发酵,生火、生热,在中医里叫做郁而化热,其实不单单食积了会化热,气郁、痰郁都有化热的可能。


那脾胃里有热了会怎样呢?

火曰炎上嘛,因此,这些热邪会顺着食道往上走,最终走到哪里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嘛,所以,这接下来我们的口唇、舌就要遭殃了,口唇受到火的熏烤,就会口渴、口唇干燥,甚至会脱皮、疼痛,这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用舌头舔,结果越舔越干,还会生口腔溃疡,舌头上、嘴唇上,口腔黏膜上都跑不掉,还会有口臭,这样的感觉是不是糟透了?

这时候就需要用“灭火器”来给“上火”的脾胃灭灭火了。怎么灭呢?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都熟悉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吧,六味地黄丸是由一个叫钱乙的人发明的,钱乙是北宋时期的名医,被后世称为“儿科鼻祖”,特别擅长于儿科疾病的治疗,他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撰写了《小儿药证直诀》这部儿科旷世巨著,六味地黄丸就是出自于这本书里面,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六味地黄丸根本就是不是什么补肾壮阳的,最初就是专门的儿科用药。

咱们今天要分享的方子,同样也出自于《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这个方子就是泻黄散

泻黄散,还有个名字叫泻脾散,意思都是一样的,脾在五行中对应的颜色就是黄色,“泻黄”其实就是泻脾的意思。

泻黄散专门针对于脾胃伏火导致的口唇干裂,口舌生疮,口中范甜味,口臭口气重,烦渴知饥却吃不下饭。

请大家注意,这里小郎中引进了一个新名词——伏火,什么是伏火呢?以前我们经常讲,中医清火的时候要分清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那这伏火既不是实火,又不是虚火,这又是什么呢?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

小郎中从小在农村里长大,农村一般没有集体供暖,到了冬天只能生炉子取暖,如果炉子填的煤太多,火烧的太旺了,屋里就很热,这种情况就相当于实火,实火来得快,去的也快,只要一盆水下去,就可以把火浇灭了。

我们用炉子烧水,这时候炉子里的火是正合适的,但是由于水壶里的水太少了,水壶就被烧的很热,很容易将水壶烧坏,这时候怎么办呢?虚则补之,只要往水壶里填一些水就可以了。

伏火怎么理解呢?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会给炉子填上很多煤块,填的满满的,把火压在煤块下面,让炉火保持微微持续燃烧的状态,这样整个晚上炉子都不会灭,第二天醒来炉子里的煤块都烧完了,只有一团火压在煤灰下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时候只要扒开这些煤灰,再填上新的煤块,整个屋子又会暖和起来。

这一团压在炉灰底下的火苗就是伏火,伏,也就是潜伏的意思,孙红雷主演的《潜伏》大家都看过吧,伏火就像《潜伏》里的男主角一样,潜伏在暗处,所以伏火比实火和虚火都要难搞的多。

那么胃里有伏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可以请出我们的“灭火器”——泻黄散,闪亮登场了。

栀子

我们先来看泻黄散的组成:

山栀子3克、石膏9克、防风9克、甘草6克、藿香6克。

这是原方的用量,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来抓药:

山栀子1份,藿香、甘草2份,石膏、防风3份。

用法:把这些药材打成细末,每次服用3-6克。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方子。

首先,我要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实火要泻,虚火要补,那伏火怎么灭呢?

其实,中医有一个专门针对于伏火的解决方法——火郁发之。

伏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积、气郁日久了,郁而化火所致,这时候不能单纯的清,也不能单纯的补,而是要透发出去。

所以这里首先用了防风和藿香,把伏火上面的灰吹走,让伏火无处藏身。
防风是风药之首,既可以像一道屏障一样阻止风邪侵犯,又可以让体内生起一股暖暖的春风,将体内的寒啊、湿啊统统搜刮出来,再将它们一阵风似的清理出去;

藿香是辛温的,还有着浓郁的香味,善于走串、发散,可以解表散寒,还可以辅助防风,提高防风的发散之力,跟防风一起,吹走伏火上面的灰,让伏火无处遁形;

同时,藿香独特的香味可以振奋脾胃之气,藿香还是祛湿圣药,尤其对于寒湿效果最好,我们熟悉的藿香正气水,就是依靠藿香强大的解表祛湿能力成就了一首千古名方。


有了前面防风、藿香的帮忙,伏火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这时候,就轮到栀子和石膏出马了。

虽然是伏火,毕竟也是火啊,是火就应该用寒凉的药来浇灭它,这一点石膏、栀子可谓是当仁不让,这两味药一进入身体,就像两条水龙一样,把身体里不管是实火,还是伏火全都消灭掉。

最后,就是我们的老朋友——甘草了,今天甘草在这里不单单是“和事佬”这么简单,甘草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守护中土,保护脾胃,这就相当于中药和病邪在脾胃这块土地上“打仗”,脾胃不保护起来怎么行呢?

好了,方子就介绍完了,总的来说,泻黄散这个方子比较简单,先是用防风、藿香来拨开迷雾见太阳,再用石膏、栀子来清热,最后再请甘草来守护中焦。

现在这个方子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顽固的口腔溃疡,虽说泻黄散本意是治疗伏火的,但后世医家经过辩证加减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实火、虚火型的溃疡,以及溃疡反复发作等等。

比如:

胃火盛、口渴严重的可以加大石膏的用量,可以增加到30克或更多;

虚火类型的溃疡可以配六味地黄丸或二至丸或玉女煎;

口腔溃疡伴有失眠的可以加酸枣仁。

曾经有人用治疗口腔溃疡的西药+维生素,跟泻黄散做过临床对比,结果无论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复发率,泻黄散都完胜西药。

你看,现在的所谓高科技的产物,还比不上1000年前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所以说,钱乙不亏是“儿科鼻祖”,泻黄散不愧是经典名方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