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

 文炳春秋 2022-03-1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隶属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中“下利”的范畴,且每以“便脓血”、“下重”、“囿脓血”称之。

经方中治疗腹泻、痢疾的方有:葛根芩连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理中丸/人参汤、桂枝人参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诃梨勒散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仲景对下利的病人,无论是肠道湿热、脾胃虚弱,还是脾肾不足等都有很好的方剂。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该方的芩连相配,苦寒清热燥湿作用较好。笔者在此侧重介绍一下葛根。

葛根的性味是辛、甘、平,有较好的解表、升清、止泻作用。在临床上对于一些阴虚泄泻的病人,如果病人泄泻,大便次数较多,同时伴有口干渴,舌红少津,就可以选用葛根;也可以选用其他的药物,例如乌梅、五味子等也有很好的生津、止渴、止泻的功效。

此外,葛根还有很好的缓解颈项部肌肉紧张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葛根对于失眠的患者是不太适合的,因为它有兴奋神经的作用。葛根芩连汤是治疗湿热痢的,临床对于大肠湿热、下利、发热、口苦等一派湿热之象的就可以选用。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这里也有芍药、甘草相互配伍的情况。笔者侧重介绍一下黄芩。

对于腹泻的患者是否适合运用黄芩,不同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因为黄芩苦寒,本身就有可能加重患者腹泻的症状。因而,当患者大便次数不是很多,性状不是很稀溏时,还是可以考虑使用黄芩。当然,临床可以使用炒黄芩来减少黄芩苦寒的作用,减轻其加重下利、腹痛的作用。

在适应症方面,《伤寒论》中说:“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原文中是没有腹痛这一症状的。张仲景还说:腹中痛者,不予黄芩。但黄芩汤中有芍药、甘草。因此,如果患者腹痛不是很明显,也可以使用黄芩汤,该方中的芍药、甘草有很好的缓急止痛的作用。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认为:黄芩汤是“万世治痢之祖方”。因此后世许多治疗痢疾的方子都是由黄芩汤衍化而来,例如刘完素的芍药汤就是在黄芩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适应症方面,黄芩汤的适应症是“热利、口苦、腹痛”,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因为加了生姜,对伴有呕吐的有较好效果。

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汤的组成是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此方中连柏并用,有很好的清理肠道湿热作用。乌梅丸中也是连柏并用的。 此外,方中白头翁、秦皮也有很好的清肠道湿热作用。白头翁汤对于湿热痢,症见腹痛下利、赤白黏冻、里急后重有较好的效果。

临床运用白头翁汤治疗该病可以随症加减。例如:里急后重可以加用木香、槟榔;脓血便较多的,可以加用马齿苋、地锦草、金银花、忍冬藤以加强其清热解毒的作用,血便可以加用生地榆加强其凉血止血的作用。

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可以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甘草、阿胶。甘草可以健脾益气、调和诸药。阿胶可以补血、养阴、止痢。临床上对于大肠湿热同时伴有阴血亏虚的患者,可以选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理中丸/人参汤,由人参、白术、干姜、 炙甘草组成。该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可补肠胃之虚,而干姜则有温肠胃之寒的功效。所以理中丸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有很好的温阳作用。

乌梅丸。张仲景说:“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由乌梅 、细辛、干姜、附子、川椒、桂枝、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组成。方中辛温多于苦寒,同时又有很好的补虚的作用。对于患者出现寒热错杂就可以使用乌梅丸,但在临床使用乌梅时应当注意,如果患者伴有胃痛、反酸,需要慎用乌梅。

桃花汤由赤石脂、干姜、 粳米组成。赤石脂可涩肠止泻,干姜可温中止泻,粳米可健脾胃、补中气、固肠止泻。对于脾胃虚寒下利的患者,该方有很好的温中止泻的作用。但总体来说,该方偏于温燥,对于阴虚下利的患者,该方是忌用的。同时,对于肠道湿热伴有大便次数偏多的患者,可以在桃花汤基础加上黄连。

诃梨勒散为气滞滑陷而气利的方剂。气利指频频矢气,是气滞滑陷于肠所致。

总结一下:下利属于虚寒者,用桃花汤;属于湿热者,用白头翁汤;诃梨勒散之行气固滑,为“气利”之病而设;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清热降逆,为干呕而利之病所设。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