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14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3-12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这一条我的理解跟胡老的分歧有些大。

病家出现“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如果脉象是有力的,这是真正的阳明病,那就用小承气汤治疗。如果谵语发潮热、脉象有力,没有“疾”脉(“疾”脉是脉跳特别快,比数脉要快得多),而是滑或者涩的,那就用大承气汤治疗。

病家出现“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如果脉象是虚弱无力的,这是阴盛格阳,热是假象,需要考虑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一类的方剂,这属于太阴病的重证,外在的热是假象,也就是第11条所说的“热在皮肤,寒在骨髓”

一开始接诊的医家没有注意疾病的虚实,妄认为是实证,直接就使用了承气汤,所以“因与承气汤一升”,给的是小承气汤,让病家先服用小承气汤,如果矢气了,说明胃肠道有瘀滞,那就判断确实是实证,接着服用即可,也就是“更服一升”。

如果没有矢气,说明病家本身是虚证,就不能再用承气汤了,等等再看,脉不滑疾,反而微弱滞涩,这是明显的虚证了,也就是原文说的“里虚也”,这种阴盛格阳的病证很难治疗,更不能给吃承气汤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