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威天梯山石窟

 青烟梦 2022-03-13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式威市城南约40千米的(路乡灯山村,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因石窟开凿在峭壁上,晖峦叠嶂,山道崎岖,形如悬梯而得名。天梯山顶白雪皑皑,常年不化,山间泉水叮咚,草木丛生,风光绚丽。“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敦旱的石窟,始创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距今已经1500多年,早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东晋义熙八年,即公元412年,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武威,自称“河西王”,设置百官,修缮官殿,改元玄始。他信仰佛教,其母病故后,他散钱赈济百姓,大赦天下,并召集工匠,在武威南部天梯山上,劈山开路,伐木毁林,开凿石窟,大造佛像。

天梯石窟开凿后,西域高僧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昙无谶。昙无谶是中印度人,少年时学习小乘佛教,后来跟从一位白头禅师学习大乘,从此专攻大乘。他由中印度去厕宾—就是现在的克什米尔一带,辗转龟兹、都善到敦煌。

几年之后来到姑臧,就是武威,在天梯山石窟传经说法,深受蒙逊的器重,被尊为上宾。昙无谶在武威积极学习汉语,领导翻译了《大般若经》《方等大集经》、《方等大云经》、《悲华经》等11部佛经,都属于宣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大乘经典,对大乘佛教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天梯石窟更具盛名。

此后,天梯石窟在北魏、隋、唐、西夏期间均有扩建,到明、清时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由于地质松软,天梯石窟在历次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仅1927年的武威大地震,就震毁洞窟10余处。新中国成立后,存有造像和壁画的只有8窟。1959年9月,兴修黄羊水库,由于窟址地处水库淹没区,部分造像、壁画

被安放到甘肃省博物馆。北魏、隋唐时期的藏文经卷、绢画等由敦煌文物研究所保存。“文化大革命”期间,剩余的雕塑和壁画又遭到一定的破坏。

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窟禽17处。其中一大型洞窟残高30米,

宽19米,深6米,规模宏大。窟内有释迦牟尼像1尊,高15米,宽10米,面水端坐,左手自然平放膝上,右臂前伸,掌心朝前,眼神中流露出智慧的光芒。释边两旁侍立着迦叶、阿难二弟子,文殊、普贤二菩萨和广目、多闻二天王,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上部为云纹青龙;中部为白象、

梅花鹿,白象背上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

青龙双虎,中部绘有白马、黑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

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形象逼真地宣传了佛教故事。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

北魏在大同开黄云风石庭时,所用的能工巧匠都是从这里迁过表的,主持开凿

的也是武威僧人县哑。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游览了武威的几个历史文化景点,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武威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当年马可,波罗到达凉州时,误以为已到京城,可

见当时凉州的繁华,市井之热闹。在热闹的市井之中,武威的美酒名气甚高:“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悬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凉州美酒,能让武人典当宝刀,能让权贵抛弃高官厚禄。而武威人的豪爽也不辜负甘淳的美酒:“老人七十仍洁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英乃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七十岁的老人都恨不能把榆钱当作铜钱来换酒喝,这酒还不诱人吗?一会儿返回宾馆,大家可别忘了品尝一下武威的美酒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