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治急性痛风,小心清热利湿太过导致肿痛复发或加重!啥道理?|中药|配伍|利湿

 超越美 2022-03-14

急性痛风发作,急则治其标,宜清化湿热、化毒止痛为基本治法

痛风患者,一旦急性发作,都知道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症,而且总是在喝酒或吃了高嘌呤食物后这些外因诱发触动体内尿酸盐结晶引起炎症。

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描述痛风说:“痛风者...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揭示出痛风发病的体外和体内触动相博的交互原因。

饮酒寒凉,寒凉之酒入胃,与体内之热相遇,寒热相搏,导致凝滞不通,所以除夕拿关节红肿热痛,而且常伴有口渴、心烦面赤、舌红苔黄腻等热象。

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名中医刘喜德教授认为痛风之人,湿浊痰凝,或者外邪壅滞,痹阻关节,“不通则痛”,浊瘀化热,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明显。

痛风治病,急则治其标,此时应以缓解患者疼痛为主,中医临床常以清化湿热、化毒止痛为基本治则,治疗方剂最为常见的是四妙散(薏苡仁、苍术、黄柏、牛膝)为基本方加减治疗。黄柏性味寒凉苦降可以清热利湿配伍苍术之辛散温通,以防止杭白寒凉阻遏气机;薏苡仁具有利湿化浊,牛膝助药下行,四药合用起到清化湿热、化毒止痛功效,疗效明显。在实际遣方用药时,可以根据具体病症,热盛的加知母、丹皮、热冬藤等清热;湿胜的加土茯苓、绵萆薢以利湿;关节肿的方中加威灵仙、醋元胡、海桐皮、徐长卿以消肿;疼痛演中国的加蜈蚣、地龙、乌梢蛇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搜络去痛。

痛风急性发作,气机阻遏,痛如虎噬,严重的“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擎,昼静夜剧”。杭州名中医刘喜德教授认为,痛风病势急骤,当以清利祛化的药物通过滑石排浊、通络止痛,可以抑制尿酸生成,并加快尿酸排泄,同时还能减少西药的服用量,减轻药物不适和不良反应。

研究已经证实,清利祛化的中药有降尿酸作用,其机理是从尿酸代谢两大途径入手——抑制尿酸的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比如海风藤、虎杖能一直尿酸合成,防己、桑枝、苍术、猪苓、海金沙等主要是促进尿酸排泄,雪莲花、车前子等则既可以抑制尿酸生成还能促进尿酸排泄。

上述药物基本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的活性,或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活性,发挥作用的。

而针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和排泄发挥作用的多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集中在皂苷类和黄酮类。

痛风急性发作,小心大量使用清化药物,清化太过加重病情

杭州名中医刘喜德在实际临床上发现,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医生常常给患者大量使用寒凉苦降等清化之品,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土茯苓、绵萆薢泽泻等,以达到药到病除、迅速缓解症状的目的。

可是中医辩证论治遣方用药的精妙不但在组方更在于用量。

对于痛风急性期患者体内凝滞瘀滞的湿浊毒邪等阴邪遇行则行,如果清化中药用量不慎,祛化太过则反而会推波助澜,就会适得其反,导致湿浊下行。阴邪粘滞于下体,阻遏气机,瘀毒流注于经络,痹阻关节,聚积于下,则会诱发关节肿痛或加重关节肿痛程度。

分析其背后的道理,是因为痛风急性期在服用降尿酸药物或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早期时最为常见,这是因为血尿酸水平因为这样治疗会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太大会导致体内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表面大块溶解,在体内释放出不能够被溶解的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经过白细胞吞噬后,排出大量的炎性因子和水解酶,从而加重关节炎症,或造成转移性痛风。

所以,在急性痛风发作期,用清利中药没错,但不能太过量使用,否则,湿毒浊瘀聚散走窜,刺激关节周围加重炎症和损害关节,导致疼痛更为剧烈。

所以,清利化湿方法,一定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强弱,体形的胖瘦,病势缓急,邪气盛实,灵活掌握,谨慎配伍,在清化之剂基础上酌量加温散趋上的药物,这样不至于导致湿浊趋下黏腻不前。

中医治病,用药贵在配伍,贵在度量,精准方可收获良效。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肾和尿结石。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1年第10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刘敏等文章《刘喜德教授中医药治疗痛风经验探析》。

为高高在上的“五高之人”:

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

送上觉得有点用方法想用用的温暖资讯的

关注@死磕代谢病的小姜医生#2021加油带头人##2021生机大会##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