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中年,你该学会与自己相处

 白立平 2022-03-15

-1-

闲暇时间我准备戒断手机。

我发现,对手机的依赖已经不是浪费时间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内心的安宁。

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

独处的时候,手机似乎是最好的伙伴。

焦虑的时候,我会拿起手机;

写文章卡壳的时候,我会拿起手机;

百无聊赖的时候,我更会拿起手机;

……

当我刷完一遍朋友圈,消灭掉所有的小红点,把当日的要闻浏览一遍时,我的情绪随着他人的喜怒哀乐、踌躇满志、忧国忧民,在潮水般的信息里历经波澜起伏。

焦虑平息了,思路的卡顿也不用忧虑了,刷手机让我沉浸在君临天下的优越感之中。

然而,这种感觉只维持在拿着手机的时候,当我放下手机回到现实,焦虑与无聊又即刻卷土重来,而且比以前更重了。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

当我们焦虑无聊的时候,内心处在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注意力在游荡,没有目标。

此时,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来对抗,没有强大的心灵秩序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只能依靠外在的刺激捋顺内心的慌乱,得到虚幻的片刻安宁。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是在清醒状态,我们的精神能量就要有所安放。无论是挑战一项工作、还是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即便是生活中的聊天聚会、做美食、打游戏,都有一种外在的力量在帮助我们控制着注意力。

当我们独处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内心找不到方向感的时候,精神能量就找不到可依附的地方。

内心会呈现一种四处游荡,失去秩序的状态,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精神熵”。我们会陷入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焦躁中,甚至抑郁、消沉。

这个时候,选择做什么事情来安放我们的精神能量?

手机,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依赖手机里大量的资讯和感官刺激来寻找存在感。

-3-

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中年人,尤其是临近退休的女性朋友,孩子已成人,工作也不费心力,人生的追求只在乎“岁月静好,了无牵挂”。

这种只靠调理心态,就真的能让人永远愉悦幸福吗?

幸福,不是一种感觉,它包含着我们的生理满足和内心秩序的安宁。

内心无所依托的幸福是脆弱的,会很容易被现实生活打回原形。

我们比老一辈人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享受人生,可是,为什么生活条件越好,反而出现了更多的不快乐?

因为,快乐不仅需要条件和闲暇,还需要我们有培养快乐的技巧和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如何管理我们的精神能量、如何控制我们的注意力、如何引领内心的方向感等。

这种能力,依靠我们日复一日地做同种层次没有挑战的事情,是不可能得到快乐的。

我们需要做能够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处于自我成长的状态的事情。

每天做一日三餐是负担,而研究学习做美食,则是一种乐趣。

下棋、舞蹈、书法、唱歌等活动都可以为我们带来乐趣。因为它需要学习技巧、有一定的目标,容易集中注意力,努力后可以得到成就反馈,让内心进入愉悦状态。

-4-

有人说,我喜欢听音乐,我喜欢旅游,它们能带给我愉悦感。

感官的愉悦与内心的愉悦是有区别的。

比如,有的人习惯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学习,这个时候的听音乐就是感官的愉悦,它不需要专注,不需要学习技巧,只是一种放松和娱乐。

我自己是一名京剧票友。我是绝对做不到一边听京剧一边看书学习的(好像也不搭哈)

为什么?因为只要京剧音乐在我耳边响起,必会带我进入到学习京剧的意识流之中,我丝毫没有能力控制注意力转到看书上面。

这段京剧是哪个流派的,谁唱的,那句高腔拖了几板,“快长锤”锣鼓是怎么切入的……

因为都是名家所唱,我需要学习技巧,即便听上多遍,我都会以学习的状态去听,它带给我内心的愉悦、。

然而,刷手机、看电视、逛淘宝这样的活动,是没有这样聚焦心流意识能力的。

它们只是让你被动地吸收资讯,被迫接受那些强加于我们的东西,被他人的生活事件、商家的意愿牵着鼻子走。

不用付出心智,不需要任何技巧,也就不可能带来自我成长和心身的愉悦,得到了一时的虚幻满足,放下后,更加深了面对实际生活的无力感。

学会与自己相处,做自己精神能量的主人,不依赖于外界,找到让自己快乐成长的事情,让内心安宁和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