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盛唐的测影 诗史的华章

 昵称76496706 2022-03-15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和许多读书人一样,梦想脱白挂绿,鱼跃龙门,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却屡屡科场失意,暴腮龙门。生活在唐开元至宝应年间的他,生逢开元盛世,又亲历了王朝由盛而衰的全过程,经历繁富,感慨良多,以手中的笔,饱含现实主义的情怀,真实而又深刻地再现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面貌,以“诗史”的不朽作品,赢得了“诗圣”的美誉,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巨擘。


独耻事干谒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滑县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他的原籍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故他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后迁居襄阳。据他自己所说,自幼聪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十四五岁“出游翰墨场”。二十岁那年逛吴越,过金陵、下姑苏、游浙江、泛剡溪,过着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公子哥生活。

“文章亦小技,与道未为尊。”科举取仕,匡时济世,才是他的正道。公元735年,他回到洛阳赴京兆(今西安)参加科举考试。科场失利后,非但不气馁,反倒利用这空挡时间,去齐鲁裘马轻狂了一阵。登泰山,作《望岳》,其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他面对挫折,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攀绝顶的雄心和气慨。

“百无一用是书生”,旧时代的读书人除了升帐授业,就是从政做官。科举取士自是天下仕子的正途,可除此之外,还可直接向皇帝陈情,而更多的则是通过有权位者的引荐,以期朝廷给以一官半职,此谓“干谒”。杜甫在科考无望的情况下,也只能走干谒的路径,这不仅仅为的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更多的原因则是生存的需要。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他又何尝愿意去仰人鼻息,投门请托呢?可生活就是那么的无情,“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所食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生存所逼,无路可走。不得不四处献诗,寻求做官的门径。他干谒的诸大臣有韦济、张洎、鲜于仲通、韦见素等,还有武将田梁丘、哥舒翰。

748年,杜甫请托尚书左丞相韦济并献诗两首,希望得到他的垂青引荐。这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别人的干谒诗颇有不同,一反自我贬损、阿谀奉承的寒酸相,不卑不亢,直抒胸臆,一吐长年积压的悲愤不平: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甫昔少年时,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夸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赋可与杨雄匹敌,作诗可与曹植相近。就是当代文坛领袖李邕、王翰也都分外欣赏。他以为凭着如此才华,有韦济的引荐,定会径情直遂,平步青云。韦济确实欣赏他,可并没有给他以实际的帮助。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谁曾想他竟如此凄凉,常骑一匹瘦驴,奔波颠踬在大街小巷。早上拜叩豪富人家的大门,倍受纨绔子弟的白眼;晚上又尾随贵人的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而归。他就是这样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他自比大鹏和鲸鲵,可在严酷现实的打击下,你能不垂下双翅,收鳞于近水浅湾吗?

殷勤作诗,求人荐举,也算感动了朝廷。公元755年,他被任为河西尉,也就是在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县任县尉。县尉是个管管地方治安和税收的小官,琐事碎事特别多。不过,县尉可是一个肥缺,岑参有诗:“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母。……此乡多宝玉,慎莫淹清贫。”也就是说,当个县尉可以刮地皮揩油水,不会去过清贫的日子了。

“脱身簿尉中,始与棰楚辞。”他却不愿去做县尉,理由很充分,就是不想向老百姓吆三喝四,更不忍心以“棰楚”之刑,去“鞭挞黎庶”。他改任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也就是一个管理兵甲器杖和门禁钥匙的八品小官。他在《官定戏赠》一诗中解释说: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他宁肯去京城当个逍遥的八品小官,只要有微博的俸禄可以买酒喝就足矣,至于回老家的念头,早已被大风刮的远远的了。


焉能辩皇州


751年,唐玄宗祭太庙、玄元皇帝和天地,杜甫进献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和《有事于南郊赋》。唐玄宗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令他待制集贤院考试,也就是个以备皇帝咨询的顾问。他感到天从人愿,志得意满。“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快意事,可很快便遭逢历史的大变故。

据《资治通鉴》记载:“上(唐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会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大乱。”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分。俯视但一气,焉能辩皇州?”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杜甫目睹这一切,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天宝以来,唐玄宗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征伐不断,给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不幸。《资治通鉴》中有着真切的记录: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敍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穷兵黩武,连年征战;荡析离居,生灵涂炭。他看到了太多的苦难,《兵车行》正是这些苦难的忠实的记录。“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似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马。”“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和《兵车行》形成鲜明对照,是他两年后所作的《丽人行》。《旧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

《丽人行》所记录的是杨氏兄妹威仪天下,奢侈豪华的场景。“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衣着服饰之华丽,首屈一指。“犀著厌饫久未下,鸾刀缕空切分轮。”名贵的山珍海味吃腻了,当面呈珍馐美馔时,已不知如何下筷了。

756年六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攻下都城长安。七月,李亨在灵武即位为唐肃宗。他闻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抓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国都沦陷,战火漫延。一种离乱伤痛之情油然而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期间,他常常在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思考,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经过开元年间的梳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真是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

如今这一切都已逝去,再也找不到当日的景象。“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他潜行于曲江畔,但见柳蒲拂扬,宫门千锁,不禁惶恐忧思,泣咽声堵。

每至黄昏,叛军官兵纷纷出动,骑马绕城巡逻,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城区的天空。“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此情此景,令他哀恸伤怀,泪洒胸襟,迷惘烦乱之下,竟然不辨南北,明明要去城南,却恍恍惚惚的去了城北。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他终于见到了唐肃宗,被任命他为左拾遗,官倒不是很大,可左拾遗为皇帝的“近臣”“近侍”,可以直接为皇帝拾遗补缺,比之当年的待制集贤院,那可是恩遇有加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件快意事,“微躯忝近臣,景从陪群公;登阶捧玉册,峨冕聆金钟。”


天地一沙鸥


758年六月,因房琯兵败被罢相,杜甫上疏援救,触怒唐肃宗而受牵连。据《新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张镐救了他,唐肃宗没有深究,只是疏远了他,当他归来时放任为华州司功参军。他多少有些心灰意冷,“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短暂,他竟以此为理由,日日赊酒浇愁,以至典当衣物买醉。“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潇洒了吗?遣怀了吗?都没有,其实这是他的愤激之言。

是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当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以六十万大军,准备乘胜追击,一举聚歼安庆绪叛军时。唐肃宗却不信任他们,军中竟然不设统帅,而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际上是来监督郭、李二人。大军屯兵邺郡,各路人马不相统属,粮食不足,士气低落,生生的坐失了战机。待史思明援军至,唐军大败,落荒而逃。朝廷为了补充兵力,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抽丁拉伕。

此时,杜甫正由洛阳回华州的途中,耳闻目睹了兵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景,从而写下了震撼人心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简称“三吏”“三别”。

“三吏”主要是写下层官兵的催兵征伕,“三别”则重在写被征群众的不幸和苦难,但又劝慰百姓以国家安危为重,安心应征,努力杀敌。“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垂老别》)

次年秋天,他便离弃了这个职务,带着全家自华州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一家又颠沛流离,千里逃荒,于760年到达成都。

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于郊外浣花溪畔营建了一所草堂,一家人就此安顿了下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为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备尝浪迹天涯艰虞的他,总算有了一个安居栖身之所,放笔咏怀,其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在成都期间多得严武的照料,严武比他小十四岁,他们都因为是接近房琯的人,而使仕途坎坷。严武很快就恢复了宦海航程,杜甫却一直闲散和沉滞在下僚。来成都的第三年,严武也赴任成都,任成都府尹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后来,玄宗、肃宗父子先后去世,严武又被召回长安,负责监修他们的陵墓。

严武离开成都后,杜甫一家又迁居梓州和阆州。764年三月,严武又以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再次入川。杜甫得知后又携家回到成都,并给严武寄去了诗,表示祝贺与欢迎:“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需济世才!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鹢催。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是年六月,严武便向朝廷推荐杜甫任节度使署中的参谋,授职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他就这样又成了朝廷的命官,对此他喜形于色,常向人夸示,每每以朝廷赏赐的绯鱼袋炫耀于人。后人也因其职务而称他为“杜工部”,所居草堂被称为“工部草堂”。

为幕僚不久,便受到同僚的嫉妒、诽谤和排挤。“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自由散漫惯了的他,为了这么个卑微的职位,还要忍气吞声,受人的白眼,他已是受够了。他请严武理解自己的“龟触网”“鸟窥笼”的困境,让自己辞去这份差事,以从幕府的“一枝安”中放飞自我。

765年正月,他获准辞职,说来为幕也就半年。他又回到自己的草堂。“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当然,他和严武的忘年交还是一直维持着。同年四月,年不过四十的严武因病死于成都,这对杜甫是个沉重的打击。五月,他买舟南下,离开了他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

失去了好友严武,也就失去了依傍。老而多病,备受排挤,只得乘舟东下,漂泊在岷江、长江一线。月挂中天,伫立舟头,远眺沉思,赋诗遣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不就是时下的自己吗?


百年歌自苦


766年秋天,杜甫寓居夔州的西阁。当时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又先后逝去。久客孤独,老而多病,满头的银丝白发,无限的悲愁之绪,他的生命注定了就是不定的生涯。

768年春天,一家出三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一个五十六岁的病弱老人,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虽说是客滞江汉的窘境,可他仍有积极用世的态度,后人说他“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

叶落归根是人之常情和常态,可他却因战火漫延而不得北归,只能向南往衡湘讨生活。“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常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这是他769年春由岳阳往长沙的途中所作,这是一次忧郁的旅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有知音,谁又能读懂他的心呢?

出三峡后,先是飘迫湖北,后又转徙湖南。到达潭州(即长沙)时,以舟为家,生活在江上。“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他借燕子比喻自己居无定所,飘蓬遁迹于江湖之上。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这首诗距他去世仅半年。诗中“老年花似雾中看”,似是白内障。除此而外,他的另一些诗句有“肺病久衰翁”“耳从前月聋”“右臂偏枯半耳聋”等,可知他还有肺病、耳聋、偏瘫和足痿等病症。

也就是此时遇见了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年,他因才华卓著,闻名京城,而被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延请入府,共同欣赏李龟年的演唱,时值“开元全盛日”。

如今在这春和日丽的时刻邂逅李龟年,可又偏偏是“落花时节”。今天的大唐王朝已如李龟年在《长生殿》弹词中所唱:“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范范。”这是他的自白,可见他在十四五岁就已经是位酒豪了。他曾作有《饮中八仙》,写的是贺知章、张旭和李白等八位酒仙,风趣幽默,栩栩如生。其实他之嗜酒并不逊于八仙,就此而言,“饮中八仙”应是“饮中九仙”。

得意时饮酒,“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眼。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失意时也饮酒,“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酒价再贵也吓不到这位酒仙,只要兜里有钱,就要用来饮酒。头有几根白发,怎能就不饮酒了呢?就是用大酒杯罚我百杯,我也是来者不拒。

“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有酒有肉,推杯换盏,丝竹羌笛,喧呼喊叫,好不豪爽快活。“君不见嵇康养生被杀戮?”他讨厌别人与他谈什么养生的道理,说嵇康不是写过一篇《养生论》吗,可后来又怎样了呢?不也是被杀了头吗?

流寓两湖时,他已是身心疲惫,衰弱不堪,可酒兴一点也没有减。“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这顿酒一直喝到鸡叫五更,太阳出山,那可是拼了老命。

这是在江陵。“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借米下锅,愁了就到朋友那里蹭酒。这是在荆南。一路飘迫流寓,从未断过一顿酒。“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他的居以为家的船上,堆放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酒瓶和酒器。

如此毫无节制的饮酒,甭说是一个衰老的病人,就是正常的健康人,也会对身体乃至生命造成伤害。杜甫于770年四月来到耒阳,不久就去世。唐人郑处海在《明皇实录》中记有此事:“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新旧《唐书·杜甫传》都从此说。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