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60消渴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3-15

清疏肝木、温补三阴法治消渴

赵某,女,57岁。10月20日初诊。

主诉:多尿3年余。

初诊:多尿3年余,小便频数,伴心悸。空腹血糖6~7.24mmol/L,平素畏寒,遇冷心悸易发作,口唇发紫。舌质红,苔薄黄,脉结代。现症:小便频数,伴心悸,平素畏寒,遇冷心悸易发作,口唇发紫。舌红,苔薄黄,脉结代。空腹血糖7.24mmol/L。

中医辨证:消渴(上热下寒,清阳下陷)。

西医诊断:糖尿病。

治法:清疏肝木,温补三阴。

处方:乌梅丸合炙甘草汤加减。

乌梅12g,桂枝10g,附子3g,细辛2g,花椒3g,干姜6g,黄连6g,黄柏10g,当归1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0g,炙甘草6g,煅龙牡各20g,黄芪20g,升麻6g,阿胶(烊化)10g。6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二诊:11月6日。服上方平和,自觉全身轻松。血糖5.8mmol/L。时有心悸,受凉后加重,睡眠欠佳。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加入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之品。上方加生地15g、酸枣仁20g、火麻仁20g、生姜20g。6剂,水煎服。

感悟:本病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以足厥阴肝经为主。病因脾肾阳虚,土不培木,水不涵木,导致肝血亏虚,心血失养,形成上热下寒、清阳下陷之证。本案辨证应注意两点:一是患者消渴日久,素体阴伤,阴血不足,肝失所藏,心失所养而脉结代、唇青紫、心悸;二是患者平素畏寒,小便频数,为脾肾阳虚。《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方选乌梅丸合炙甘草汤加减。方中乌梅、桂枝、白芍、当归味酸甘辛温,入厥阴肝经,养血补肝,疏木达郁;黄连、黄柏味苦性寒,苦主降下,寒能清热,归经心肝,以清上热;细辛、附子、蜀椒大辛大热,归于下焦肝肾,暖水温脏,下寒自愈;党参、干姜入脾,温中补虚,制水培土;柴胡、黄芩疏肝清热;配以炙甘草汤,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升麻、黄芪升阳举陷,改善尿频。诸药合用,阴平阳秘,诸症自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