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被西方人誉为第五大发明,我们却骂了一百年,如今人人离不开它

 炫叶楓雪 2022-03-16

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中国还有一项发明被西方世界运用得淋漓尽致,甚至一度被赞誉为影响世界的第五大发明。

没错,这就是科举制度,在如今的很多人看来,考试已经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深究考试的历史,中国的科举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科举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制度的存在让国家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纵观中华大地上那些闪耀的朝代,无一不是享受到了科举制度的福利。

为什么要开科举?

在详细的说科举制度之前,我们先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开科举,因为科举的历史只有一千多年,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相比,科举的出现是非常晚的。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选人才,而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才出现,那么在隋朝之前,人们要出头,依靠的是什么呢?

周朝的时候,国家要人才往往是从乡长开始的,周朝的乡长相当于是族长或者村长,乡长掌握着当地所有人的信息,一旦有人在乡上崭露头角,乡长就会把这个人举荐上去,让他进入最上层。

这种被乡长推荐的人就被称为“贤士”,但是贤士还不能直接面见大王,而是要在王宫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如果他能够通过的话,就能够被任用。

但是这种推举式的人才制度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乡长在推荐的时候根本做不到公正,他往往会将自己家里的人推荐上去,这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了。

到了西汉时期,刘邦将这种推举制进行了改革,发明了察举制,可是察举制比推举制更加落后。

察举制是让皇帝以下的官员进行人才的推荐,随后将这些人进行单独的考试,但是考试的占比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说一旦官员推荐了,这个人就可以入朝为官。

这就造成了汉朝官员的抱团,很多官员都是一家,这在朝中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官员链,普通人想要出头根本是无稽之谈。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又对察举制进行了改革,一大进步就是将选材的范围拓宽了,普通的平民也可以参与,可是新的制度却非常讲究出身,看似平民有了上升通道,可是在家世背景的第一关就被刷下去了。

可以看出,这三种所谓的人才选拔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不仅造成了氏族把持朝政的情况,还让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能为国家所用,这其实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因此只有让普通人有上升通道,才能让国家找到真正的人才,也可以直接打破朝廷中的那些政治家族,所以到了隋朝,隋炀帝开创了十科定举人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开始正式出现在历史上。

科举的成熟

虽然隋炀帝开创了科举,但是他却并没有将科举这个工具用好,对于选拔上来的民间人才,隋朝的皇帝非但不加任用,反而对其进行打压,认为这些外姓人会威胁到杨家的江山。

到了唐代,我们熟知的科举制度才开始逐渐成熟,唐太宗李世民胸怀天下,在他的执政期间,全国各地的书院、学院蓬勃发展,学员的数量也呈指数增加。

唐朝的科举主要考《老子》和一些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这称之为明经,顾名思义,就是“明白经典”的意思,明经又被分为五个等级,代表着这个人的学识水平。

因此只有五等明经才是最厉害的,但是一等明经也被叫做明经,所以但凡参加考试的人都能考中明经。

比明经高一等的就是进士,电视剧中常说的“进士及第”就是高中进士的意思,进士相比起明经要多一门科目,叫“时务策”,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时事政治。

时务策往往考察最近的国家大事,要求考生针对目前国家的痛点进行详细的论述,不但要说出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还要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个科目的设置让国家对考生的选拔更具体了。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年代,他又增加了进士的考试科目,除了经典和时务政策之外,还要考诗词歌赋等。

武举也是在唐朝的时候诞生的,与文举人不同,武举人的考试科目非常繁多,从骑射到体术格斗,可以说能通过的人未来都是将才。

玄宗皇帝因为爱好诗词,因此在他的统治下,科举的选拔内容又变了,改成了以考察诗词歌赋为主,这也是唐朝后期诗人多的原因之一,要出头必须得会作诗啊,唐诗的兴盛实际上也是皇权鼓励的结果。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科举反而在清朝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因为明朝的罢科,所以在清朝恢复科举后引发了读书人的考试热情,清朝的很多重要官员如周培公、姚启圣等等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

对西方的影响

自打中国有了科举之后,这种新颖的人才选拔机制就被外国学了去,并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诸多考试制度。

其中越南是受科举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一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越南还在沿用科举制度。

孙中山先生曾说现代制度的起源在英国,而英国的考试制度则全都是学咱们老祖宗的,中山先生的话可不是大话,而是确确实实的历史真相。

明朝的时候,从英国来的人就将科举制度带回了欧洲,英国的皇室对科举制度非常感兴趣,稍加改变之后就在国内推广开来,效果显著。

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是王国,国王都是世袭制,贵族们往往不用工作就能一辈子荣华富贵,而普通人又没有上升通道,相当于人一出生他这一辈子的命运就确定了,这样的不公平加重了社会阶级矛盾。

但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每个普通人都能够参与,今年没考上明年还能,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讲科举非常公平,民众们对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比较信服。

英国的考试制度大获成功之后,就立马被法国和美国学了过去,并大大拓宽了考试科目的范围,这才有了今天的考试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