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 王,女。左脉寸关浮大,尺弱小。腰痛,痛处正对腰俞,侧身即作。目赤眼烂流泪,下肢冷,足后跟痛。 诊断:肾虚虚火,肝热 处方:熟地15 巴戟天9 牛膝15 丹参15 枳壳9 苏子9 菊花9 威灵仙9,七付 针方:双侧后溪,太溪,三间,不行手法,留针半小时。 二诊:腰痛移至右侧,连及大腿侧前方。足跟痛程度及频率降低,现小趾疼痛。目赤流泪大减,近日仅发红。下肢冷,口干饮多,有黏痰。右脉弦,寸尺弱,关结聚;左脉弱,关浮弦大。舌暗淡苔薄腻。 诊断:肾虚痰浊,肝热肝郁 处方:熟地15 巴戟天15 川牛膝9 枳实9 白芥子9 菊花9 清半夏9 香附9 天冬15 针方:绝骨,阳陵泉,申脉,照海,烧山火手法,不留针 按:病人大体上是一个肾虚肝热,阳虚的成分比较明显。第二次的针刺治疗痛症只用到了经络辨证,因我一贯对针灸的补泻手法持怀疑态度,这次的病人又恰好属于阳虚,便选用了郑魁山的说法试一试看疗效有没有增进。先针申脉、照海、绝骨,行手法后病人只言酸胀,但我手里针下沉紧的感觉大有减轻,之前针下沉紧的时候虽然也会行捻转,但不会明显减轻沉紧的感觉。最后针阳陵泉,依行手法后病人说阳陵泉一片发热,话音刚落便满头汗出,病人大为惊奇,我也觉得很神奇。 因为病人每次都是等我放假回家的时候跟我单线联系,所以我也不知道持续效果如何,不过按既往经验来说,如果初刺时即感针下沉紧,本次治疗大概率是有效的。 至于为什么八月末的事情现在才写,这是因为我很严重的拖延症又犯了…… 郑魁山烧山火法操作:令患者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用单指押手法将针进入天部,右手拇指向前连续飞3次或9次,以催其气至(若针下沉紧,则轻提1~2分或轻微回转以解除滞针);再将针插至人部,操作方法与天部相同;然后将针急插至地部,仍按天部的方法操作。飞毕候到针下气至沉紧时,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在1分上下的范围内急(重)插慢(轻)提3次,促其产生热感(如有热则用推法守气,促其热感放散传导;如无热感则将针退至天部,另行操作)。操作完毕,随患者吸气而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针孔。此法如在天部或人部操作时,就已经见到患者皮肤发热或出汗或自觉针穴附近甚至全身有热感时,则不必继续操作。留针与否根据病情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