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是红军时期的一种编制,早期的军团类似于集团军,下辖若干军。1931年后,军团取消军一级建制,直接下辖师,这时的军团事实上也就与军没有两样了。 红军时期著名的军团都在红一、红二方面军,如红一方面军的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红二方面军的红二、红六军团,以及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掩护主力战略转移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 如果细细看这些军团的番号会发现,其中唯独缺少了红四军团。 在党中央的构想中原本是有红四军团的,而且红四军团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其气魄之大、规划之雄伟至今回看起来,仍感觉心潮澎湃。 随着红军在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遍布全国的根据地或游击区逐渐发展成为连接成片、范围较大、相对巩固的苏区,主要有赣西南、闽西、湘赣边、湘鄂西、鄂豫皖边、赣东北等地区。 随着苏区的扩大,红军作战形式和组织形式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大的苏区主力红军都已经发展到接近或超过万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红军开始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集中整编为正规兵团。 1930年4月15日,中央军委发布《军事工作计划大纲》,明确提出红军要“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同时提出:
1930年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了红军的任务、策略和部队编制,并作出了相应决定。会议提出红军应按如下编制:军、师、团、营、连、排、班,各级采取三三制的编配法,每师满员14000人。会议提出:
![]() 1930年夏,各地红军根据中央指示先后进行集中整编,成立军团。 但是限于所处的具体环境和部队实力之间的差异,各地红军实际所组成的军团与中央军委的整编计划相比,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调整。 1930年6月10日前后,红三军团在湖北大冶率先成立,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下辖红5军、红8军,全军团约一万人。 6月12日至22日,红一军团在闽西长汀成立,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下辖红4军、红6军、红12军,全军团约两万余人。 7月中旬,在湖北江陵组成了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周逸群,下辖红2军、红6军。 ![]() 红一、红二、红三军团都相继成立了,如果一切顺利,即将成立的就是红四军团。 1930年秋天,中央对全国红区进行规划,计划以鄂豫皖根据地为中心,将长江以北的红色区域红军部队整编为红4军(此为新的红4军,原红一军团的老红4军后来改为红1军),然后在红4军的基础上组建红四军团,形成南(中央根据地)有红一、三军团,中(湘鄂西根据地)有红二军团,北(鄂豫皖根据地)有红四军团的战略格局。 不得不说,这个格局是大气魄、大手笔,在战略上如同三把刀子直插国民党统治区。 当时在长江以北最大的一块苏区就是鄂豫皖根据地,这块由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发展而来的苏区,由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小根据地组成,位于中原腹地的大别山区,毗邻国民党统治重镇武汉和重要交通干线京汉铁路。 鄂豫皖根据地自成立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就将其作为心腹之患,屡次派重兵“围剿”,但鄂豫皖红军非但没有被“剿清”,反而如星火燎原般发展壮大。1930年二三月间,中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当地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是黄埔一期生许继慎。 ![]() 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人们 计划中拟定合编为红四军团的部队除了鄂豫皖的红1军,还包括鄂北的红9军、蕲黄广的红15军。 红15军的前身是红8军第四、五纵队,1930年6、7月奉命从湘鄂赣根据地渡江北上,进入鄂东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开辟蕲黄广根据地,并于1930年10月16日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由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治委员。 1930年11月至1931年1月,红1军、红15军联合打退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两军在河南商城会师,根据中共中央之前的指示合编为红军第4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下辖红10师(师长蔡申熙)、红11师(师长许继慎),全军共1.25万人。 部队合编后一个月,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就开始部署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部队不得不连续作战,无法安心继续执行整编,鄂北的红9军也无法按原计划向鄂豫皖苏区靠拢。 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一直进行到当年八九月间,此前在5月份,中央派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来到鄂豫皖,主持当地党政军全面工作。10月上旬,红4军在结束作战进行整编之际,张国焘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根据徐向前的回忆,期间被“整肃”掉的红军各级指战员有2500人左右,给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 1931年11月7日,红4军与新成立不久的红25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以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这样,原计划的红四军团就彻底停留在蓝图上,没有实现了。 ![]() 徐向前骑马检阅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 当初党中央为了筹建红四军团,甚至为这个兵团物色了军政首长,军事首长为刘伯承,政委为曾中生。 刘伯承有“当代孙武”之誉,曾中生是公认的军政领袖人才。如果刘、曾共同到鄂豫皖筹建红四军团,以两人的才能和性格,必将和衷共济,组成黄金搭档,一定能创造巨大的辉煌。再加上徐向前、旷继勋、许继慎等英杰,鄂豫皖根据地、红4军乃至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可能将改写出别样的篇章。可惜,这个天才的设想只停留在纸上,未能实行。 当时在上海的中央却派张国焘来主持工作,仅仅一年之后,鄂豫皖苏区就被张国焘放弃了。连单独前往鄂豫皖工作的曾中生也被张国焘以“肃反”的名义抓获起来,并在1935年8月将其杀害。 ![]() 刘伯承 ![]() 曾中生 巧合的是,最初与红四军团、鄂豫皖苏区无缘的刘伯承在长征后期,却被张国焘裹挟跟着红四方面军一道南下,并见证了张国焘路线失败的全过程。抗战爆发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刘伯承任师长。 历史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本该在七年前就执掌这支部队的刘伯承此时正式成了这支部队的军事首长,并一直领导这支鄂豫皖子弟兵长达13年之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