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讴阳:经典李贺【总第520期】

 国艺学堂 2022-03-17

 李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故事:

     李贺(790~816) ,字长吉,中唐大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因籍贯又被称作李昌谷。因诗作想象丰富奇特,多引神话鬼怪,后人誉为“诗鬼”。位居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浪漫主义诗人“第三把手”,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是中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齐名,是“长吉体”开宗人,著有《昌谷集》。

      李贺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李贺“得瑟”自己有李唐宗室血统,曾说“唐诸王孙李长吉”。其父李晋肃是杜甫的表弟,漂泊一生,李贺出生给他带来一点好运,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致家境愈寒。

      李贺长相不好,《新唐书》载:“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长相奇异,却异相异才,七岁能诗,能辞章,擅疾书。《新唐书》说:“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当时无能效者”,“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原来还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的韩愈和皇甫,见李贺诗中学识渊博,礼数周全,不得不连夸“天才”。

     嗜诗如命,李贺简直就是一个诗呆子。李商隐为之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21岁时入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成,准备赴长安应进士举。却遭人妒,谓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犯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专门写《讳辨》为之辨解,无果。李贺因受小人害,终未能参加进士考试,这也是他一生苦命的根由。

     可能因是李唐后裔,又被韩愈推重,811年经宗人推荐,承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因此得以在长安官场混得3年,结交一批朋友。这一时期他写下近60首作品,为他奠定了文坛的地位。

      功名无望,孤愤之思日笃,又遭妻亡,李贺忧郁成疾,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但不甘心,又南游冀图在南楚、吴越有所成就,不遂人意。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幕僚。816年因藩镇割据,友人皆去,李贺无路可走,只得抱病回家乡整理诗作。天妒英才,不久病卒,仅27岁。

      李贺有不少作品和名句传世。诗风以空灵、诡异见长,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诗坛独俏的关键所在。李贺诗内容有一部分承袭屈原《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苦吟,形成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尚奇是时代的风尚,鬼、泣、血、死是李贺诗的常用字。另一大特点就是多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流行的近体诗,现存无一首七律。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文天祥,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等,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长吉《十二月乐词》,其意新而不蹈袭,在选取物象和意境上全避熟典。诗中二月不用折柳,三月不用桃李,五月不用蒲艾,七月不用牛女,八月不赋明月,九月不写登高。再如《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与其所有咏古诗一样,其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却多用以影射社会现实。中国诗歌史上,几乎再没有一个青年诗人那样偏嗜描写衰老、死亡的事物,老、死、衰,其他像残、断、堕、瘦、古、鬼、枯、颓、病、败、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苦等字眼也随处可见。“老、寒、断、愁、死”字频率之高, 让人惊叹。其“鬼诗”有十余首,“鬼”字却与诗随时相伴,乃至成古今笔墨公案。贬李者说“牛鬼蛇神太甚”,甚至说他“诗之妖”。

     天纵奇才,李贺诗获评价历来很高,譬如“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下笔从无庸俗之病”,沈德潜说:“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更有人道:“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颇同情李贺,年轻时较爱读李贺诗。他手书古人诗文,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也曾对陈毅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李贺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投进囊里。一到家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

      李贺死后葬甘肃陇西县昌谷乡袁家湾,称"学士坟"。20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时被毁。

解题:

      雁门是郡名,今山西西北。“雁门太守行”乃乐府旧题,原用以歌咏德政,李贺在此袭梁简文帝以咏边塞战事。李贺所处藩镇割据反叛的乱世,战争频仍,故诗人心有所痛。以此分析,此诗写削藩战争,歌颂平叛将士,寄托自己爱国恤民的情怀。有记载说此诗乃谒见韩愈所呈诗之首篇,愈读之大为动心,或可信。

说诗:

      诗前四句写战前场面,景事兼写,“压”“摧”二字,非写云也,乃大兵压境之实。可见兵临城下,敌强我弱。次句借物写守军士气和严阵以待。三四句中的“燕脂”即胭脂,以颜色代指夕阳。两句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战争的惨烈悲壮。第五句词约意丰,“易水”双意,是水名,实指壮士决一死战的牺牲精神。“声不起”可咀嚼,留有想象空间,可理解为战争的艰苦。最后两句点题,借“黄金台”招贤和剑化“玉龙”二典,既言将士舍身报国之决意,又表自己效忠之愿,愈显大气。以环境侧写敌我交锋,以色彩写物示情,又奇诡妥帖,是诗的一大特色,也是诗人的绝招。

《国艺副刊》编辑部

顾问:谭五昌  郑允钦  张炜

主编:欧阳滋生

编辑:念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