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费英| 走下自己的高台,便是人间值得

 凌哥英语 2022-03-18

今日




第三篇

PEP 3B U4  “Zip和Zoom捉迷藏”,能挖出什么主题意义来?


走下自己的高台,便是人间值得

桐乡市城北小学 朱费英

这些日子,我在忙碌些什么呢?

其实除了教与学,也无他。

但是在这平凡的岁月里,我终于走下了岁月间给自己搭建的高台。

20多年努力的时光里,也许积累了一些看得见成绩,凝聚了一些看不见的信任。大家可能都会有一种错觉,我带的班级是可以信任的。

诚然,我把认同的每一种理念都在班级里进行尝试、改进和持续运用,也在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中发挥着我的特质和他们的特长。但是,不止一次的事实证明,我需要调整的,正是教学本身。

走下自己的高台,也没有那么不容易。承认自己的不足,正视问题的存在,寻求解决的方法。这种清晰的认知,让我回想起刚踏上讲坛的那些年。面对教材无从入手的茫然,我请了凌老师来跟踪听课;第一次去嘉兴上比赛课,试教到哭着离开,凌老师开始给我上示范课。这一次,已经工作22年的我,好像又走到了自己的瓶颈处,幸好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幸好也还有凌老师。

教研组的老师们和凌老师看到了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意见,我正在教学中纠正着。

凌老师还有一句话,我听到了心里——多进班,多陪伴,等待的时间是值得的。

其实同伴和导师的话语,我何尝不懂,但是过程中的焦虑可能导致不由自主地想对教学和学生掌控得更多。

所以,这段时间,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提醒自己:除了教,还要相信、等待、放手

我将每个班级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人每天的英语学习有不同的积分项目,每天督促,每周清算,优胜组获得本周英语学习冠军组,除班优高额分值奖励外,还有一次摸盲盒的机会。当评价和要求具体化,当奖励和努力可视化的时候,我发现更多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

当老师们说最近班里朗读情况好多了,当我发现最近班里听写情况有进步了,我想更多的是孩子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正常了。而这些也激励着我,督促着我每天进班进行巡查和反馈。

最近六年级在学习过去时态了,孩子们对此的接受程度比我想象要更加艰难些。他们不是很理解要换一个形式的词用在句子里。对于关键标志过去的时间词也不是非常敏感。于是,我在每天的谈话导入中,不厌其烦的使用today、tomorrow、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时间词,不断刺激他们对三个时态的认识和反应。

四节课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今天两个班级的孩子输出都比较令我满意。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1: It’s Thursday.
T: What’s the date tomorrow?
S2: It’s March.18th.
T: What was the weather yesterday?
S3: It was rainy and cool.

在这四节课中,我还进行了两次的写话练习。

第一次是在第一节课后,安排的是对于A部分对话的仿写,大部分内容都是已经给了的,学生只需要补出关键的句型即可,也是对过去式的书面表达的初次尝试。由于给予的框架与学习内容比较一致,所以学生的输出也是正确率较高。

第二次是在第三节课后,两个对话板块的学习之后,学生在其中接触到过去式多起来了,他们开始有点混乱,所以自己动笔写写会有所改善。

我在布置的时候,只给了一个开头句子:I had a busy/good/bad weekend. 要求使用过去式,写至少5句话。

从今天批阅完成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孩子能跟理解并顺利运用关键句型。而且经过三节课的学习,他们对于加入时间、地点、人物或用and及but来连接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写出了比较丰富的语言。

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对于这个过去的周末,与之前的学过的将来的周末混淆了。他们的写话中就出现了: I will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mother on Sunday morning. I will swam with my friends.

所以我请这些同学来看了自己的本子,先说说看能否发现自己的问题。很多孩子都无解,因为他们不知道问题所在。然后我开始做引导,写示范的句子,让他们发现不同,他们发现了will的存在,再联想到will的含义,才算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这些纠正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也告诉自己,这个时间值得。

凌哥说

类似于I will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mother on Sunday morning. I will swam with my friends.的表达,是让老师们感到困惑的。

老师们在课堂中(除非是口误)绝不会自己说出这样的语句来误导学生,学生们怎么会自己“创造”出这样的语句来呢?

语言学家将学生的这一类语言输出称为学习者语言(learners' language)。学习者语言不是简单地背诵教师(教材)的语句的结果,也不是简单地进行实义词替换的替换的结果。事实上,背诵和替换的情况下,学生是不太可能出错的。

学习者语言是学习者自主生成言语信息后,运用他们语法知识主动构建出来的语句。

在构建语句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会参照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结构。往往,内化深刻的语言结构和最近强调的语言结构会“作斗争”。如果一方有优势,则更倾向于这一方,比如“In the room has two beds”采用的是深刻内化的汉语结构“在房间里有两张床”。如果双方都没有优势,则可能造出一个“杂交品种”的句子来,比如“There have two beds in the room”。

尽管我们可以像朱费英老师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的方法来自己发现错误,但是如果学生能在情境的推动下直接输出正确的语句,岂不是更好的办法?

所以,在小学阶段,一直提倡使用全英文教学让学生沉浸在正确的英语环境中,让学生尽可能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就是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说出语句结构正确的句子。

在课堂中,如果估计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某个词汇和句子,就要给与学生集体回答的机会,使得学生们能更多地直接口头表达,避免过多的“一对一”的对话、问答,导致口头参与的学生人数减少。

当然,其实拉自己走下高台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毕竟自己努力着,奋斗着,也毕竟习惯了给自己一个忙碌的借口。但是如果看到学生迫切地需求,作为老师的我,更加应该蹲下来看看他们的视角,看看他们的困难,看看他们需要我做什么。

我想,努力应该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所以,美好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我们一起努力奋斗的过程。感谢导师、团队和我的孩子们,努力着的我们每天都很精彩。
凌哥编著的《小学英语渐进式书写训练(PEP)》基于循序渐进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从规范书写进阶到流畅书写。

让孩子的书写从端正到流畅逐级提升,最终在第四级时接近人教社教材上使用的字体

词汇组块训练

三年级上册的小幽默语篇


三年级的书写训练都这么优秀,随后几册同样精彩啊!比如,每一册的开头几页,会将字母书写的要领再回顾一遍。下图是五年级下的字母回顾,除了指出要领,还再次强调了易错的笔顺(d和E)。

因为凌哥编写的是《书写训练》,也就是常说的“字帖”,所以语篇类内容没有配上阅读理解题。可是,老师您完全可以自己配上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啊!

观察一下上图(五下Recycle 1)中的词汇复现量,就知道凌哥的用心良苦了。

这套《渐进式书写训练》的每一册的每一个语篇,都是凌哥精心编写的,基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既能够让学生接触到高复现的词汇,又能让学生接触到可理解的丰富的新语言内容,相信对于加强学生的词汇储备,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