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寒热往来”,可不仅仅是少阳证,还有几种情况要了解

 新用户72453587 2022-03-18

对中医六经辨证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寒热往来”这个表现,是少阳证的特征之一,所谓的寒热往来,也就是指发热怕冷此起彼伏,这也是外感之邪在半表半里之中时、正邪相争的结果。

但是,寒热往来就一定是少阳证吗?

在《伤寒论》里,关于寒热往来的描述,至少有六七种情况,而少阳证只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一下:

1、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里至少有四条原文:96、97、144、266,我们选两个有代表性地列举一下: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寒热往来,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这是大家最为很熟悉的“少阳证”,证见寒热往来,同时伴有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适合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组成是这样的: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大枣。

而张仲景给出的小柴胡汤也有多种化裁,如: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口渴去半夏,重人参,加天花粉;如果有腹痛则去黄芩而加芍药;如果有胁下痞硬则去大枣而加牡蛎;如果心下悸而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等等。

2、桂麻各半汤证: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个桂麻各半汤知名度不如小柴胡,也有寒热往来,但相对来说热多寒少,且有无汗、身痒等问题,是小柴胡汤证所不具备的。

组成为: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大枣、杏仁。

3、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组成为: 桂枝、芍药、麻黄、生姜、杏仁、炙甘草、大枣。

这个证候也有寒热往来的表现,但和小柴胡汤证不同之处在于有脉洪大、大汗出这样的热像,是小柴胡汤所不及的。

4、邪在阳明也可见寒热往来:

《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这条原文就说的更明确了,说明寒热往来不仅仅是邪在少阳的表现,即使内入阳明,也有可能出现寒热往来,而且还有两种情况:

一是日晡潮热而脉实,适合大承气汤;

二是日晡潮热而浮虚,适合桂枝汤。

脉的虚实决定方用的不同。

5、热结阳明:

《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寒热往来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这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大陷胸汤,有寒热往来的表现而水结胸中;

二是大柴胡汤,有寒热往来而便秘不通。

6、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寒热往来,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这时候也有寒热往来,伴有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为: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

这时候的寒热往来,伴有小便不利而心烦,也和小柴胡汤证不同。

由此可见,寒热往来虽然以邪在少阳最为常见,但并不是唯一证候,其余的几种情况都是值得掌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