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缓脉篇(续)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3-18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昨天那篇仅仅是把关于缓脉的条文,汇总罗列出来之后,就没有接着分析了。今天继续把文章补完:
上一篇条文罗列出来之后,发现《伤寒论》之中有7个条文涉及了缓脉,而《金匮要略》涉及了2+1条(痉湿暍病脉证第二: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
要分析缓脉,首先,得弄清楚:

1
、什么是“缓脉”?
“缓脉”究竟是怎样的脉?
有说缓脉就是一息四至,比迟脉快一些,比常脉又慢一些的脉,作“缓慢”解;
也有说缓脉就是正常人的脉,作“缓和”解……
笔者认为:要搞清楚缓脉,首先还是看仲景文中“缓”字,究竟是怎样的意思。
所以,除了上面言“脉缓”的条文之外,笔者把《伤寒论》《金匮要略》出现过“缓”字的条文也一并罗列出来(蓝色标示),如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
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可见条文中“缓”有作形容词,也有作动词用:
作形容词时除了言脉,还有“邪气反缓,正气即急”、“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2处。
而作动词时,有大黄蟅虫丸的“缓中补虚”、还有薏苡附子散得“缓急”。

如郝万山教授所言,研究张仲景当时的文言文法,最理想的还是参考同一个时代的字典,所以笔者查了《说文解字》(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
《说文解字》对“缓”字是这么解的:

图片


“緩”最原始是3部分组成的,左上方像玉米叶子的部分是“垂下、落下”的意思;左边下边是绞丝旁,就是“丝绸、衣服”的意思;右边“爰”:作援(助)、解困;
综合起来,“緩”字本意是“宽衣解带”的意思。可见,“缓慢”、“缓和”都是引申义。
然后,仲景条文中缓字,与“紧”“急”是对立出现的:桂枝汤和麻黄汤的“脉浮缓”和“脉浮紧”、“邪气反缓,正气即急”、“筋伤则缓”、“缓中”、“缓急”。可见仲景说的“缓”,是“紧”、“急”的反义词:就是不紧、不急。
所以,缓就是“松、散”的意思。也与缓字的本意对上。

!而缓脉,也就是“松散、紧张度不高”的脉象。

而不是说脉率的快慢,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可以看出,发热汗出恶风,与脉缓并见。按常理,体温升高,脉率是应该增快才是(体温升高1℃,心率脉搏大约增加18次/分钟),哪怕是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对缓脉”,依然还是“数脉”,只是升高的幅度不足而已)。
所以,这里脉缓,不应该解析为脉搏次数的低频次。

然后,可能这时候,就会有朋友提出178条: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此句中言“脉按之来缓”,作“脉跳的慢”解,是能解通的。
但如果解成:“脉按之来【松散、紧张度不高】,跳着跳着就停一下子,然后又跳,节律不规整,时而快、甚至更快的,就叫【结脉】,这是阴属性的脉”用【炙甘草汤】治疗。这同样能够解通。
还有一种是说缓脉是指脉象的缓和、柔和,是正常人的脉。这个解析也是牵强。
《伤寒论》其中7条涉及缓脉的条文,除了187、278那2条“系在太阴”(其实也是说太阴脾湿)没有出方子之外,其他都有出方。
正常的、无病之人又何须服桂枝汤呢?
仲景文中出现缓脉的,都是病态之下的脉。

2
、缓脉所主
上一篇的条文提及了4首方:桂枝汤(非直接提出)、大青龙汤、炙甘草汤、五苓散。
【桂枝汤的脉】
伤寒、金匮中桂枝汤条文颇多,但有言脉的只有下面8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可见:太阳中风脉浮缓,太阳中风桂枝汤(其实阳明中风、太阴中风,见“脉浮弱”的也是桂枝汤证),
但仲景文中桂枝汤证,还真的就没有一条直言“脉缓”。
但240条有言“脉浮虚”:“虚脉”当是包含了好几种脉:缓脉、洪脉、弱脉、主虚寒的迟脉。
脉浮缓可予桂枝汤治疗,但桂枝汤脉证不仅仅是浮缓脉。
金匮那条桂枝汤是今天才看到的,居然提出了“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这样的写法。联想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之前还争论过这里“阳浮、阴弱”并不是指脉象。
但由妇人病篇这条桂枝汤的条文来看,阳浮而阴弱很可能是言脉的,当是“太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脉)浮者热自发,阴(脉)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
这样的话,就和第42条“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契合上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阳脉”?什么是“阴脉”?妇人得的“平脉”但同时“阴脉小弱”又是什么一个状态?——这个问题一直无解。

大青龙汤的“脉缓”颇具争议性,特别“太阳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这样的写法确实不解。
但不难发现:
桂枝汤、大青龙汤、炙甘草汤中:
桂枝、生姜、大枣、甘草都是重复的。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
揭示2个问题:
①缓,这里不能再译为慢。不然这个条文就这么解了:
寸口脉迟而“慢”,迟则提示有寒,“慢”则代表虚。那“迟”是不是也是慢啊?这么解显然就解不通了。
缓脉,提示机体“虚”的状态
这个条文可以翻译为:“寸口脉慢而按之(松散),慢是因为寒所造成的,(松散)是因为虚造成的;
营气(松散)是因为亡血造成的,卫气(松散)是因为中风造成的。”——营气、卫气都可以虚,都可见“缓脉”。
但从治法上,反推来看(上述的桂枝汤、大青龙汤、炙甘草汤,重叠的药:桂枝、生姜、大枣、甘草),
缓脉虽主营卫虚,但就以上的药物看,还是偏向“卫气虚”/“阳虚”一些(辛甘化阳)。

PS:缓脉主“湿”
接上边的推论:缓脉,主(阳)虚。阳虚本身就能造成机体“湿”的状态。
而,温病学,是有缓脉主湿的说法:大学时候教温病的老师就有诉“脉浮软者,湿困肌表”。笔者一直不以为意。
到这几天总结脉象条文的时候,才知道不仅仅是温病,其实仲景的时代就有“缓脉主湿”的提示。主要是2+2处地方:
·第1处就是上文说到的: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
分出了2种情况:
①(187条)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②(278条)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这里的太阴湿热,出现小便自利的情况下,湿热有去路,就不能发黄了。病发展到第七八日,
热重湿轻。目前湿去热孤,转为阳明病,出现大便硬。
湿重热轻。目前热退湿显,那还是停留在太阴脾经,虽然每天拉得挺凶,但能自然停止,因为这些人脾气已经恢复了,这是排出肠道腐秽之物的过程反应。

·第2处就是【五苓散】,上面说过出现缓脉的条文所提及治法的一共有4个方子,上面主“虚”的时候说了3个,而五苓散是最后一个,五苓散的脉:
脉浮(71、金匮第十三篇),脉浮数(72),寸缓、关浮、尺弱(244)。

·第3处就是: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之为病,……
而言“湿病”的方子有:
麻黄加朮汤(未言脉象)、麻杏苡甘汤(未言脉象)、防己黄芪汤(脉浮)。
下边是“湿痹”的方子:
枝加附子汤(脉浮虚而涩)
桂枝去桂加白朮汤(未言脉象)、甘草附子汤(未言脉象)。

·第4处是: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这里的缓脉有点像上边第二处所说的。“缓则为痹”,而且是“湿痹”,湿痹非中风,也有“四肢苦烦”(第二篇:关节疼痛而烦)。

由于按传统的观念:本身阳虚,就能生湿。而湿不去,也同样能加重阳虚的状态。
所以,出现了缓脉,是先有阳虚而后有湿,还是先有湿而再有阳虚,这个分析不出来。

分析到这里,这篇就说完了。应该有一个汇总:
缓脉,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头,指的是脉管的紧张度不高、是脉象松软的意思。
提示的临床病机,主要是2方面:阳虚、湿困。
解决的方法,可选的方剂:
·阳虚/卫气虚类:
桂枝汤、大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炙甘草汤
·湿困类:
五苓散(传统认识:太阳膀胱气化失司,太阳膀胱蓄水证)
麻黄加朮汤(未言脉象)、麻杏苡甘汤(未言脉象)、防己黄芪汤(脉浮)。
枝加附子汤(脉浮虚而涩)?
桂枝去桂加白朮汤(未言脉象)、甘草附子汤(未言脉象)。
——
全文,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