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藏神、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ma0310 2022-03-18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 · 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在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如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图片
藏象学说,就是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肝、心、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感受和传化水谷;
男人专属礼品:强根丹
子良的小店
680
奇恒之腑,就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不育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因而称为奇恒之腑。
所以,《素问 · 五脏别论》中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这里所说的“满”和“实”,主要是针对精气和水谷的各自特点而言,如王冰所说:“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脏和腑的这些区别,并不仅仅是说明其生理功能特点,而且也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如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脏虚者可补其脏等,至今仍不失为指导临床的准则。图片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古代的解剖知识。如《灵枢 · 经水》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且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小大,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为脏腑学说的形成,在形态学方面奠定基础。
二是长期以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例如,皮肤受凉而感冒,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因而认识了皮毛、鼻和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例如,许多眼疾,从肝着手治疗而获得痊愈,久而久之便得出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再如在使用某些补肾药之后,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因而认识到肾的精气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从而产生“肾主骨”之说。
子良生精茶,常饮常健康
子良的小店
6.60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这一个整体观,主要体现在:
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一脏一腑相为表里的主要依据是:经络循行路线的阴阳相对和相互络属;某一脏与某一腑之间的生理功能上的紧密联系。
五脏与形体诸窍连结成一个整体。五脏各有外候,与体形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这是藏象学说整体观的又一具体体现。按照藏象学说的理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图片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人的精神情志与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这在《内经》等文献中已有记载。但是,在藏象学说中,则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五脏的生理活动能够统率全身整体的生理功能,所以认为大脑的生理功能正常,有赖于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
五脏的功能活动异常,则大脑的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也必然受到影响;反之,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的失常,也势必反作用于五脏,从而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因此,《素问 · 宣明五气篇》中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不是不认识大脑的生理功能,而是进一步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加以科学的分类,探讨其与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
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关系,来沟通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系着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
男人专属礼品:强根丹
子良的小店
680
综上所诉,藏象学说的形成,虽然有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但其发展,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行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必然大大的超越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因此,藏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名称,虽然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这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图片
一、中医学中的五脏
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属,但心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的作用。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来进行阐释的。
(一)、心
心居于胸腔,膈膜之上,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 · 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子良生精茶,常饮常健康
子良的小店
6.60
①、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故《素问 · 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就是血脉,又可称为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故《灵枢 · 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由此可见,《素问 · 痿论》所说的“心主身之血脉”和《素问 · 六节藏象论》所说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因此,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的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脉虚空,同样也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或虚脉虚空,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晦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象结代、代促、涩等外在表现。图片
②、心主神志,就是心主神明,或称为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体”,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
《素问 · 移精变气论》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就是心所主的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所以《素问 · 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就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早在《内经》中已有明确论述。但在中医学藏象中就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灵枢 · 本神》中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的意思,就是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古人之所以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王”,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男人专属礼品:强根丹
子良的小店
680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就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者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严重的会出现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如《灵枢 · 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 · 营卫生会》又说:“血者,神气也”。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也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图片
2、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①、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而把喜、怒、忧、思、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一般来说,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是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于亢进,就容易使人嬉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就会使人悲伤。但是,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②、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之后,从玄府也就是汗孔排出的液体。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
子良生精茶,常饮常健康
子良的小店
6.60
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指的是血脉。心合脉,说的是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彩的意思。其华在面,就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就可见面色晄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等。
④、在窍为舌,在窍就是开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主要是管理味觉和表达语言,所以,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的语言表达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言艰涩等病理现象。
由于舌的表面覆盖的血管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又可以直接观察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心开窍于舌,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而得出的理论。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果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应出来。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廋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疮;如果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语言艰涩或失语等。图片
总之,在想象学说中,心的生理功能,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的完整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主宰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这就是对心的主要生理功能的简明概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