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

 昵称31570737 2022-03-18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运行不止,所以能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衰弱消亡。如果天气阴晦,日月就会失去光辉,阴霾邪气也会乘虚而入,酿成灾祸。这会导致阳气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遮蔽光明。云雾弥漫,地气不得上应于天,甘露也就不能降下了。天地之气不能交融,万物的生命就不能成长,就连自然界里的名果珍木也会枯死。邪恶乖戻之气不能发散,风雨失节,甘露当降而不降,草木得不到滋养,就会失去生机,茂盛的禾苗也会枯竭凋败。狂风时时侵袭,暴雨不断袭击,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在生长的中途就死亡了。只有圣人能顺应自然的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体就不会患严重的疾病。如果万物也能顺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那么它们的生气就不会衰竭。

如果违背了春生之气,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这会导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

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这会引发心气衰竭。

如果违背了秋收之气,少阴之气就不能收敛,这会使肺气焦热、胀满。

如果违背了冬藏之气,太阴之气就不能潜藏,这会导致肾气不能蓄藏,出现泻泄等疾病。

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生命之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这样做便符合了养生的根本规律。与万物一同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循环中运动发展。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损坏人体的本元,使身体受到伤害。所以说,阴阳四时的变化,既是万物生长的由来,又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背了它,就会发生灾害;顺应了它,就不会患上重病,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对于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圣人能够切实奉行,愚人则会经常违背。对于四时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应了就能生存,违背了就会死亡。顺应了它,人体就会健康;违背了它,人体就容易患病。如果不顺应这一规律,而是违背四时的阴阳变化,就会使身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而生病,病名叫关格。

所以,圣人不会等到生病之后再去治疗,而会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先预防。这就像治理动乱,不是在动乱发生之后再去治理,而是在动乱发生之前就先防止。这里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等疾病发生之后再去治疗,等动乱发生之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挖井,临上

战场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