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睡眠日】睡饱了还是很累?快来看看是不是陷入了这些睡眠误区!

 yy2751 2022-03-21

图片

World Sleep Day

321

世界睡眠日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睡眠可使机体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可整合和巩固记忆。在良好睡眠状态下,人体内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身心健康。

在当今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好好睡觉,筑起坚固的免疫屏障。

道理都懂,但不少人觉得“睡够了还是很累”,快看看是不是陷入了这些误区?

图片

睡眠误区

误区1

睡眠时间越长越好

不同年龄的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年龄越小的人,大脑皮质兴奋性越低,对疲劳的耐受性越差,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

一般而言,儿童每晚需保持10~12小时的睡眠,青少年以8~10小时为宜,成年人以7~9小时为宜,老年人的睡眠时长在7~8小时即可。此外,睡眠时长可根据环境变化、个人习惯等进行调整。

万事过犹不及,睡眠时间过长,不仅不会使健康益处增加,还可能损害健康。

误区2

只要睡够时长,几点睡没关系

有些人睡眠时间足够,但第二天精神状态仍然不佳。究其原因,这些人可能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如深度睡眠时间很短等。深度睡眠对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应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左右。此外,有些人可能存在“主观性失眠”。从时间上看,他们“睡足了”,但个人主观上却觉得 “没睡好”“没睡够”。

睡眠节律非常重要。只有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相对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睡眠效果。如果打破了正常作息节律,在一段时间内睡眠、觉醒变得没有规律,睡眠效果会受到明显影响。比如,以往一直晚上10时入睡,现在突然改为12时才入睡,第二天往往会感觉“没睡好”。

图片

误区3

晚上睡不够,白天要赶紧补回来

熬夜是睡眠剥夺的常见原因之一,需要科学“补觉”。不少人熬夜后“恶补”睡眠,反而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头晕乏力、精神恍惚等,对后续的工作、学习状态造成影响,长此以往甚至可能造成慢性失眠。

熬夜后白天可以适当“补觉”,正确方法是比平时早睡或晚起一个小时,在不影响睡眠节律的情况下,获得更充足的睡眠

午后小睡是仅次于夜晚睡眠的睡眠方式。夜间睡眠不足者可利用午后(13:00~15:00)和傍晚(17:00~19:00)的时间小睡半小时。

误区4

“喝点小酒”可以助眠

酒精虽然可使人放松,有利于入睡,但会干扰睡眠结构,降低睡眠质量。酒精利尿,睡前饮酒会增加夜间小便次数,打断睡眠周期。酒精还会阻止浅睡眠,而浅睡眠对恢复清醒状态至关重要,如果睡前摄入过多酒精,次日可能出现注意力下降、嗜睡等现象。

不仅如此,酒精还会导致喉部肌肉过度放松,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风险。因此,不宜通过饮酒助眠。

误区5

打呼噜说明睡得香

打呼噜不等于睡得香。20%~27%的打鼾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此以往,可导致大脑严重缺氧,进而引起心、脑、肺等脏器的功能损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于夜间睡眠期间反复出现呼吸停止或减弱,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

其病因可能与睡眠时上呼吸道、咽喉的阻塞有关。尤其是老年人、肥胖者,由于肌肉弹性下降,张力减退,或上呼吸道过多软组织堆积,舌后坠,造成气道阻塞,睡眠时易发生呼吸暂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