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疾病常以家庭为单位,一人出现,全家都要警惕!

 yygltj 2022-03-23

慢性疾病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与饮食等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如果家庭中有一个人患上了慢性疾病,全家人都要警惕起来!

【心脑血管疾病】

遗传因素:很瘦的人也会高血脂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佳:说到胆固醇高,人们常会联想到饮食油腻、超重肥胖的人。但门诊曾来过一个瘦弱的老太太,每次体检都提示胆固醇很高,于是一直在节食,甚至只吃素,人是越来越瘦了,但胆固醇仍然降不下来。

检查后发现,她患有眼角黄瘤,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她的儿子也患有这种疾病。此类患者应注意——

· 控制胆固醇并定期监测,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每年检查心脏超声及大动脉彩超;

· 每5年进行1次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Image

生活方式:血脂总也降不了   

北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多年服药治疗血脂仍无法达标或存在明显波动,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患者忽略了“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认为“吃药就够了”。有些患者虽然知道要改善生活方式,但没有坚持下来。想要降血脂,就要多管齐下——

· 摒弃高脂肪、高热量、高甜度等饮食,减少高胆固醇的摄入;

· 多做力所能及的运动,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促进血脂的消耗。

Image

【糖尿病】

遗传因素:不少人都是“糖二代” 

瑞典科学家曾对15万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子女做过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家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2~30 倍。这说明基因遗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不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战胜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体力活动达标可降低遗传对Ⅱ型糖尿病患病的影响。

Image

生活方式:家有“准糖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建:因生活习惯相同,家庭中不少成年人都属于“准糖尿病”人群。如果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异常,这可能是“准糖尿病”的警钟,需要重视,及时控制完全可以逆转。

另外,家庭中还有一些血糖并未异常的高危人群,也需要警惕糖尿病,包括以下五类——

· 有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

·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 先天存在糖代谢缺陷;

· 高血压患者;

· 存在运动少、压力大、常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Image

【癌症】

遗传因素:增加患癌易感风险 

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副主任马杰:癌症的发生和遗传确实有关系,但只是“易感性”会遗传,并不一定会得癌症。绝大部分癌症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里有亲人患这4种癌症要当心:

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容易发展为肠癌。

乳腺癌:含有BRCA基因突变的无家族史人群,患乳腺癌风险增加12%,有家族史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0%。

肝癌:同一家族中有肝癌患者,家族患肝癌几率高于普通家族。

卵巢癌:约20%左右的卵巢癌与遗传相关。

Image

生活方式:“夫妻癌”挺常见 

浙大一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谢小军:癌症的发病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受到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以下四种癌,家庭中有人同时患上的几率比较高:

肺癌:肺癌跟吸烟、二手烟、油烟等环境相关性高。

胃癌:夫妻一方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传染给另一方,幽门螺杆菌能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久治不愈或诱发胃癌。

肠癌:长期摄入过多的腌制食物、烧烤、高热量、高脂肪等食物,也会让患肠癌的几率提高。

肝癌:家庭成员中一同食用霉变食物、病毒感染都有几率让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食管癌:长期同样摄入过多腌制食品、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等,都增加了食管癌发病率。

来源:健康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