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上“明白课”,让学习看得见——基于小学语文《神州瑶》一课学情分析的思考

 老胡聊科研 2022-03-23


科研课题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交流课题研究心得,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为您课题申报指明方向。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一)

最近,听了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XX教师的一节课——《神州谣》。该教师的学情分析是这样表述的:“(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但自主识字的能力还需加强,写字时还需在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上多加注意,书写习惯应着力培养。(2)基于阅读:学生喜欢阅读,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课后的议课环节,我们针对该节课的“学情分析”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热烈地讨论。授课教师认为,学情分析就应该是这样表述的,应从“识字写字”和“阅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也有教师认为,学情分析不能脱离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即基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应包括对本节课的了解程度、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等。经过一番讨论,授课教师也逐步改变了自己对学情分析的一些认识,并于课后把学情分析进行了一些调整,具体如下:“二年级学生通过上册的学习,认识了黄山、日月潭、葡萄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生向往,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充满好奇,这篇课文为孩子的好奇心打开了一扇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这一个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名字,把祖国的内涵丰富了,加深了,让中华的轮廓更清晰。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理解不是很难,但是对于祖国具有代表性景观去过的比较少,对于景观的特点感受不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片、资料、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锦绣河山,多姿多彩。”

(二)

在此,我们先不讨论该教师的学情分析是否科学合理,而是先了解一些学情分析:什么是学情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怎样进行学情分析?显然,这三个问题是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首先需要搞明白的三个问题。否则,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出现无的放矢、不着边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什么是学情分析?

通常来说,学情分析也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教师为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种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学情分析的对象是学生,学情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等,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针对性改进自身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以学定教”教育理念下,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显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那么学情分析就成为教师完成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情分析是学习目标设定的基础。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是学习目标设定的主体,因此学习目标设定应首先要了解清楚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目标的设定是科学而合理的。

二是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我们教师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教材编写者往往不可能考虑和兼顾到每一个区域或层次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针对具体学生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点,才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三是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关键。不同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接受能力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开展、知识讲授、实验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3.怎样进行学情分析?

要充分达成学习目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而言,对于日常教学工作比较繁忙的教师来说,进行学情分析应坚持简单化、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常用学情分析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资料法等。教师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多走近学生,多了解学生,做一名教育的有心人,“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平时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作业的批改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就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分析活动自然就比较简单了。

(三)

基于上述“什么是学情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怎样进行学情分析?”的一些探讨,该教师第一次学情分析显然是相对比较盲目、空泛的,也与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相脱节。这样的学情分析,显然影响了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地有效开展。事实上,我们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够看出,由于该教师学情分析的盲目和空泛,导致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明显不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没有充分得以展现出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还有待于提高。

那么,该教师的第二次学情分析,显然要比第一次学情分析有了较大地改进,具体体现在:一是明确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二年级学生通过上册的学习,认识了黄山、日月潭、葡萄沟”,但同时学生也对一些大好河山——“黄河、长江、长城、珠峰”比较陌生。也就是说,学生既有对部分祖国大好河山的初步了解,同时也对部分祖国大好河山比较生疏;二是分析了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生向往,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充满好奇”,这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着一种渴望与激情;三是分析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如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代表性景观去过的比较少,对于景观的特点感受不深”,这也是教师的教学难点。

我们发现,该教师仅就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进行分析,并没有涉及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法的掌握等方面。事实上,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本节课涉及到的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可能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度就有较大差异。此外,虽然本节课使用的“三字经”表达形式学生并不陌生,但这种形式往往让部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将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能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该教师学情分析的改进,说明该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学情分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情分析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以学定教”理念,尽管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事实上这个教学理念一直在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等,即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必须以学情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

结束语

我们看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聪明的兔子》:

兔子在半山坡吃草,一只老虎盯上它悄悄逼近,机灵的兔子一下子发现了,撒腿就逃,老虎在后面紧追不舍。

蹲在树头上的猴子见了大声提醒:“快往山上跑……”不料兔子听了反而转身往山坡下跑去,老虎也跟在后面追,没追几步就滚到山下去了。兔子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猴子惊魂未定,不解地问兔子:“别人遇见这情形都是往山上逃,你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不同的对手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关键要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兔子镇定地回答:“我前肢短后肢长,不善上攀;老虎却相反,它前肢长后肢短,上攀容易,下跑却会翻筋斗,所以我往坡下跑,它就吃亏了。”

猴子恍然大悟,对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它竖起大拇指连声赞赏:“你真聪明!平时人们还只夸你能'狡兔三窟’,看来你的智谋远不止于此,你真是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典范呀。”

“聪明的兔子”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对任何事物应首先做到了解信息,知己知彼,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学情分析,是一线教师搞好课堂教学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是教师有效备课的指南针。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或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如果教师没有或者淡化学情分析,其教学行为显然是盲目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往往也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上“明白课”,让学习看得见。

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

“教师不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和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呢?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老胡聊科研
这里是科研交流、探索、普及和指导的园地。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更多推荐
如何学习最有价值?| 观点
老胡观点: “双减”落地生根,教师减负是关键!
如何提高网课效果?给“主播”老师们的六点建议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即将出台,将有哪些变化?
分数之上,什么是好的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